•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宏观论坛

扩大内需,应对国际市场变化

时间:2012-3-24 21:43:59  作者:范剑平  来源:经济学家周报官网  查看:178  评论:0
内容摘要:我们的经济生活要实实在在,哪怕GDP低一点。如果在收入分配结构上调整一下,能够真正让我们的GDP更多地惠及老百姓的利益,这才能表明我们发展方式转变真正迈出了一些实质性的步伐。    国际上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我们没有急于下结论,因为事态到底会怎么发展短...
    我们的经济生活要实实在在,哪怕GDP低一点。如果在收入分配结构上调整一下,能够真正让我们的GDP更多地惠及老百姓的利益,这才能表明我们发展方式转变真正迈出了一些实质性的步伐。    国际上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我们没有急于下结论,因为事态到底会怎么发展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看清楚,有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球的这种混乱还会持续存在。这次动荡相当于一个定价体系在变动,即一个度量衡的东西,一旦它要变动了,下一步新的体系到底是什么还不清楚,取代它的东西又没有。
  对中国来讲惟一要做的事情可能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我为主。对国外而言,现在是经济全球化,我们跟人家形成的分工体系一时也改变不了。我们刚才讲的人民币和外币这种错配的格局也改变不了,甚至在这种大的变化中间,人民币国际化到底是变得更顺利还是会更困难,现在也都很难讲。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从自己的利益角度觉得应更多地走出去,更多的国际化,更多地去化解矛盾和冲突,这是我们的想法。但是,发达国家会要求中国承担更大的世界经济平衡的成本,这一点是必然无疑的。欧盟已经明确现在把中国作为它未来平衡的一个主要的对手,实际上是对中国实行更加严厉的贸易保护。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如何能够顶住西方的压力,在这个世界经济再平衡中间,不去承担我们不应该承担的成本,这对我们国家来讲,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博弈。现在我国有一定能力可以跟人家博弈,但是没有足够强大的话语权。
  在与国外的博弈中,从我们整个国家来讲,肯定逃不掉要承担国际债务平衡的责任,但是这里边要分清楚哪些是我们承担得了的,哪些是我们承担不了。或者说,有的东西即使承担成本,也是顺势改革,对我们国家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市场化的机制是非常好。如果完全不愿意承担外部成本,抗拒这种改革,有可能使我们国内的结构调整跟不上中国自己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跟不上世界经济债平衡的需要,那我们可能将来会显得更加被动。如利率市场化问题必然摆在我们面前。要想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是十分紧迫的改革要求。
  从中国自己本身来讲,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关键就是这次真正要下决心,在收入分配改革上能够动点真格的。我的想法,政府应该还利于民,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是提高居民的份额,降低政府部门的份额。甭管是通过税收的变化、收入的调整,还是增加支出来进行调整,我们国家收入分配的格局都应该有个大的动作,否则,扩大消费,要把中国建成位于世界前列的大市场都是空话。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但上半年结构调整进展不理想,基本上延续了过去的结构在往前推。今年前6个月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但7月份顺差又提高了。除此以外,无论是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分配结构,还是我们的投资和消费的结构,还是产业结构,基本上过去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如果继续这么走,就违背了我们“十二五”规划的预期方向。如果这么继续走下去,我们的经济会越来越被动。
  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把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真正落在国内居民消费上,这是我国自身的需要,不仅仅是经济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关系到我们执政基础。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更加凸显出我国要赶紧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放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上,真正建立在内需扩大上,这可能是做好中国事情的一个关键。这是最大的一件事情,恰恰涉及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利益集团的利益,现在这个改革困难重重。今年在“十二五”收入分配改革中,一个最最简单的政策是提高一点个税的起征点,但阻力重重,直到9月份才正式实施,改得那么费劲。
  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到经济稳定的问题,也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要能够下大的决心还利于民,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给老百姓利益,那我们自己的内需才能扩大起来。而内需扩不起来,就会被动,只能依靠外部市场,这样越走越被动。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以后,还继续沿用过去的模式,路径依赖就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里面去了。国外这些事我更把它理解为敲响了中国的警钟。所以,要赶紧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能够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果保持7%到8%的GDP增长,但政府少拿一点,从收入的角度来看,老百姓多拿一点,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当降低就不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我们过去怕GDP增速低,主要是一个就业压力问题,现在就业压力没有那么大,没有必要追求那么高的速度。中国要是真的该增长多少就增长多少,哪怕低一点,我们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承受能力。
  这次应对国际变化,不能再靠刺激政策。一方面,物价压力不允许,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压力也不允许。明后年就是地方融资平台还债高峰。现在政府债务负担率虽没超过60%,但是必须注意到,中国明年后两年集中还债高峰就要到来,会有局部的流动性风险。我们现在这种政治体制,地方政府有无限积极性,而它自己又没有约束力。所以,这次危机后中央政府必须要冷静,要向改革要出路,要向民间资本开放投资机会,而不要再由政府来负债搞投资。
  我们的经济生活要实实在在,哪怕GDP低一点。如果在收入分配结构上调整一下,能够真正让我们的GDP更多地惠及老百姓的利益,这才能表明我们发展方式转变真正迈出了一些实质性的步伐。将来真要国际上再出什么大事,我们内需的比重明显上来了,才能够更加主动。希望大家都帮着呼吁,不要再出那些馊主意,让政府再去搞那些乱刺激经济的东西。

标签:扩大 大内 内需 应对 国际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