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民间博物馆: 期待享受同等待遇

时间:2012-8-15 8:51:30  作者:杨雪梅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查看:249  评论:0
内容摘要:近20年来,大大小小的特色鲜明的民间博物馆已经在中国成为蔚为大观的力量。在有的城市,国有博物馆与民间博物馆已经可以平分秋色。民间博物馆,正在成为我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20年来,大大小小的特色鲜明的民间博物馆已经在中国成为蔚为大观的力量。在有的城市,国有博物馆与民间博物馆已经可以平分秋色。民间博物馆,正在成为我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全国首家民间马家窑文化彩陶博物馆的馆长,王志安先生早在1996年就创立了马家窑文化研究会,正是在不断收藏研究的基础上,倾全力建立了这家民间博物馆,为的是让那些自己辛苦收藏的彩陶不至于藏于深闺无人识。如今这个博物馆接待人数已过百万,并被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作为考古学的教学实习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登记注册的3415个博物馆中,民间博物馆有456个,也就是说每十个博物馆中至少有一个是民间博物馆。加上各种未注册的私人博物馆及收藏室,全国民间博物馆的总数可达千家。

在有的城市,国有博物馆与民间博物馆已经可以平分秋色。比如成都,国有博物馆有35家,民办博物馆达到了33家。而我国最大的民办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就坐落在大邑县的安仁古镇。该聚落占地500亩,已开放15个博物馆分馆,馆藏文物超过200余万件。目前累计接待观众200余万人次,解决当地400余人就业,这样的“成绩单”与国有博物馆相比亦不逊色。

民间博物馆,正在成为我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由私人收藏向公共服务转变

中国的民间博物馆热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仅仅依靠国家力量是不够的,民间博物馆收藏方式灵活,为国家收集和保护了一大批散落民间的文物,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国有博物馆的拾遗补缺。王志安认为,不同于国有博物馆的综合性和历史性,民办博物馆的专题性强,涉及面广,展示的内容较国有博物馆更为丰富多样,小到雨伞、扇子和剪子,大到陶瓷、铜器和家具,只要自成体系,从陶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到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皆可成为一个博物馆。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上世纪90年代担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他清楚地记得四家民办博物馆从申请到批准成立的曲折过程,其中就包括了马未都先生创立的北京观复博物馆和路东之先生创立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它们的成立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博物馆开始在中国大地出现。

观复博物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家私立博物馆,1996年10月30日成立,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这家博物馆已是闻名天下。2002年,马未都还在杭州创办了它的分馆观复博物馆杭州馆。观复博物馆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管理,2004年它实行了理事会制,走出了一般民间博物馆小打小闹、个人和家族色彩过于浓厚的老路。2010年6月,马未都宣布正式创建观复文化基金会,并将其几十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给观复博物馆,由基金会理事会统一管理,实现了由私人收藏性质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转变。

2008年开始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曾被认为对民间博物馆会形成极大的冲击,但很多民办博物馆却利用免费开放的契机,扩大了自己的影响,提升了自己的服务水平。著名的铜雕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2002年倾其所有在浙江杭州建造了一座铜雕艺术博物馆。它既是两岸三地工艺美术大师的交流平台,也是浙江和杭州重要的工艺文化与艺术展示基地。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平民色彩。目前,这座铜雕艺术博物馆每年迎客百万,节假日更是人潮涌动。

在人们的印象中,民间博物馆满足于小巧玲珑,隐匿在不起眼的街巷,与公立博物馆的巍峨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然而近几年,随着民间资本的壮大,民间博物馆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种格局逐渐被打破。比如建川博物馆群落。馆长樊建川对于藏品的征集,跳出了一般文物的概念,已经拓展到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各类实物的收藏,涉及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产生活、民俗、抗击汶川大地震等主题鲜明的门类,丰富了博物馆藏品的概念,促进了民间文化的积淀与传承。而且围绕丰富的藏品,其博物馆群落最大限度地延伸到餐饮、影视、古玩、文化旅游、房地产、文化会展等方面,使原本只是用来配套的设施也呈现出一种“亚博物馆”状态,形成了一个集藏品展示、历史教育、旅游休闲、收藏交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概念博物馆,基本实现了“以馆养馆”。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认为,民间博物馆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大背景下公民文化需求增长的必然结果,小而言之是由社会力量利用民间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文化财产依法设立,具有文化普及鲜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大而言之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今后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2.资金匮乏限制民间博物馆运营

在繁荣发展的背后,民间博物馆也有自己的种种尴尬。

资金的匮乏以及筹措渠道的来源单一,成为限制民间博物馆的最大瓶颈。与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同一时期成立的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一直经营不善,去年10月馆长路东之不幸早逝,博物馆的经营更是陷入窘境。这里虽然展示的都是陶器、陶片、砖瓦、封泥等,但其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均无法衡量,但由于社会关注度不高,每天的参观人数很少,入不敷出,只能勉强维持运营。

其实,为了促进民间博物馆的发展,各地政府也提供了不遗余力的支持。1996年北京炎黄艺术博物馆的成立就首开了由政府无偿提供展馆的先例。此后北京中华民族园博物院也由政府划拨土地。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在打造“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过程中,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比如由个人和民营企业出资筹建、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博物馆,投资额度在每平方米4000元及以上的,鄞州区财政给予500元每平方米的一次性补助;投资额度不足该标准的,给予300元每平方米的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额度不超过400万元。对免费和低价收费博物馆,区财政按参观人数给予经费补助。对鄞州区内博物馆组织外地展品来本馆内进行展览,政府按规模大小给予2万元至4万元不等的补助;到宁波市外或国外进行异地巡回展出,政府按规模大小给予3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补助。

“虽然政府对于民间博物馆有很多的支持,但这种支持并未惠及大多数,更多的时候只是对于一些成功者的锦上添花。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资金不充足的地区,民间博物馆还可能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王志安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博物馆在当地小有名气,政府经常利用王志安的博物馆作为招商引资的招牌,但从未得到过政府的补贴。一边是极其珍贵的彩陶实物,一边是相对逼仄的场地和简陋单一的展陈方式。虽然每年接待大量参观者,但王志安的博物馆还是无法走出名为甘肃马家窑彩陶博物馆、实为自家陈列室的状况。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认为,民办博物馆的成立相对容易,但运营费用却很高。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全世界没有一家博物馆是赚钱的,即使是世界性的大博物馆,也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的保障支持,更何况势单力薄的民间博物馆。

3.法律保障是最好的发展保证

资金匮乏是一个方面,民间博物馆人更在意的是他们应该拥有的同等的法律地位。

从诞生之初到现在,民间博物馆就没有一个标准的身份界定。管理部门先后几易其名,从“私立”到“私人”,从“民办”到“非国有”,从“民营”到“民间”……朱炳仁认为,这些概念的反复变化反映的正是人们对民办博物馆模棱两可的认识。正是身份不明限制了民间博物馆的蓬勃发展。“说起来,民间博物馆在服务社会和公众方面,与国有博物馆具有相同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民间博物馆不是由国家出资、不直接隶属于国家文物系统,没有明确的国家财政资金扶持渠道,而法律地位和监管体系的不明确,更使其在创办和运营过程中经常遇到政策法规瓶颈,这才是严重制约民间博物馆发展的主因。”

王志安说,这些年民间博物馆从无到有发展很快,仿佛从过去的二里地跑到了十里远,但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却依然停留在过去的二里地。我们的《文物保护法》急需修改,比如《文物保护法》规定所有的文物都归国家,文物买卖只能去正规的文物商店,但事实上现在的文物商店哪里有什么文物可以买卖。民间雄厚的资本已经让流失海外的文物开始回流,而且这部分文物大多由民间资本收藏了,但由于相关法规的限制,大家都不敢露富,不敢将最好的东西登记在册。

2010年1月29日,国家文物局、民政部、文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民间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这被许多民间博物馆的掌门人认为是期盼已久的甘露,但这一《意见》至今仍未有具体的操作方案,专家只好将这一《意见》称为“一直没有化为甘露的春风”。

各国在其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中国也不想例外。早在2008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发布了《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但几年过去了,这部条例依然是“有望出台”。

其实这已经是社会的共识:应尽快明确民间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时比照国家扶持民办学校等的优惠政策,明确扶持民间博物馆的政策措施,包括捐资举办的民间博物馆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经济回报的民间博物馆,依法享受与国有博物馆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也许千呼万唤的《博物馆条例》能够满足这些最基本的期盼,毕竟只有法律的保障才是最好的保证。

■链 接

■1993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博物馆登记暂行办法》,开创了博物馆登记管理的先河,并规定了私营博物馆的登记管理办法。

■1997年,国家文物局出台《民办博物馆暂行条例》,对民办博物馆的管理和扶持进行了相应规定。

■2005年12月22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博物馆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目前博物馆事业管理的基本规范。

■2008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

■2009年,陕西省率先成立民间博物馆协会。

■2010年, 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2010年1月,国家文物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民办博物馆在行业准入、等级评定、人员培训、职称平等、科研活动、陈列展览,以及人才、学术的交流、合作、奖励、政府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同等待遇。”


标签:民间博物馆 待遇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