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中国与中美洲玉文化初步比较

时间:2012-9-26 8:47:31  作者:徐 琳  来源:文物天地  查看:407  评论:0
内容摘要:玉器的礼仪功能是玉文化的核心及佩戴器物装饰用玉不仅仅是为了美观。

考察世界古代人类文化,使用玉器的地区和族群主要有东亚的华人、中美洲地区的古印第安人以及新西兰一带的毛利人,他们不同程度地创造了自己的玉文化,形成环太平洋著名的三大玉文化板块。

在这三大板块中,对中国玉文化研究的学者颇多,但对于其他两个玉文化板块关注的不多,目前主要有焦天龙先生对新西兰及玛雅玉器的研究(焦天龙:《新西兰考古学与毛利人的古玉文化》,杨伯达主编:《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四编》,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页1138-1148。《论玛雅玉器的功能——考古出土环境研究》,邓聪主编:《东亚玉器II》,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页411-418。《环太平洋地区的古代玉器文化比较研究——以玛雅和新西兰地区为例》,见杨晶、蒋卫东执行主编:《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9月),还有黄翠梅、叶贵玉女士的研究,她们根据世界闪玉矿(Nephrite)与辉玉矿(Jadeite)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区是地球板块运动最剧烈的火环带这样大的地理环境,将真正形成玉文化的地区集中在环太平洋的三个区域:东亚、中美洲和南太平洋岛屿。并按玉器出现的时代顺序排列:最早的是东亚闪玉文化圈(ca.6200B.C.——现在),其次是中美洲辉玉文化圈(ca.1200B.C.——A.D.1521),最后是毛利人居住的纽澳一带和南太平洋岛屿的南太平洋闪玉文化圈(ca.A.D.1200——现在)。并认为后两个玉文化圈,无论从自然条件、人种起源的DNA证据以及有形和无形的文化基因(包括玉器造型、仪式性功能以及审美倾向)观察,它们最终极可能都始于一源,即东亚玉文化圈,启动东亚和世界玉文化引擎的是中国(黄翠梅、叶贵玉:《从玉石到玉器——环太平洋地区玉文化之起源与传布》,页20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编著:《玉文化论丛4——红山文化专号》,众志美术出版社,2011年6月)。   

2012年是中墨两国建交四十周年,为此,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墨西哥国家考古与历史局(INAH)联合举办《山川菁英——中国与墨西哥玉石文明展》大型玉器展览,故宫博物院从三万余件玉器藏品中遴选出100件(套),时代上跨越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约八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内涵涉及玉文化的各个方面;墨方则从全国多个博物馆所藏的玉石器中遴选出100件(套),穿越了中美洲三千多年的时空,包括著名的奥尔梅加文化、玛雅文化及阿兹特克文化玉石器。展览先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举办,八月移师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   

这是世界上两个玉文化板块之间的第一次文化碰撞与对话,文化意义十分巨大。笔者在筹展的过程中,曾考察墨西哥当地的玉文化情况,感悟颇多。故在此将笔者所闻所见所悟的中美洲古代玉文化与中国古代的玉文化进行初步的对比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美洲玉文化出现及兴盛的时间比中国晚,但部分玉器的造型与使用功能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玉器的礼仪功能是两地玉文化的核心。   

中美洲的玉文化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奥尔梅加文化(Culture Olmec,2000B.C.- A.D.300)、玛雅文化(Culture Maya,1500B.C.- A.D.1500)以及阿兹特克文化(Culture Aztec,A.D.1200-1521)(现墨西哥的学术界常将阿兹特克文化称为墨西加文化(culture Mexica),笔者在此文中还沿用阿兹特克文化一说)。奥尔梅加文化可以说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其玉器发展的兴盛期在1200-800B.C.,相当于中国的商代晚期(殷墟时期)至西周晚期,此期的玉雕作品主要有玉雕人首、人像以及斧钺造型的玉礼仪工具等,类似的玉雕作品,中国新石期时代即已出现,比奥尔梅加文化要早约2000年以上。而中美洲著名的玛雅文化,持续时间较长,主要分为前古典期(1500B.C.-A.D.250)、古典期(A.D.250-900)、后古典期(A.D.900-1500)三个时期,其中玉器开始制作于前古典期的中期,兴盛时期主要在古典期,相当于中国的西周至唐这一阶段。其许多玉人像的造型和奥尔梅加文化相似,也有类似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器造型。阿兹特克文化又称墨西加文化(Culture Mexica),起始年代较晚,又在西班牙殖民侵略下消亡,文化中心就在墨西哥城,所以墨西哥目前还保存了相当多的阿兹特克文化遗迹,玉器兴盛的时间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南宋晚期至明代中期。   

虽然中国和中美洲两个玉器文明的出现及使用有早晚之别,但玉器的礼仪功能是两地玉器文明中最为相似的部分。玉器是否具有礼仪性,也是我们判断一个使用玉器的族群是否发展出玉文化的主要依据。   

玉作为通神或者祭祀祖先的重要载体,在两个文明中的各种礼仪场合广泛使用。虽然中国人认为玉是山川之精英,古印第安人认为玉石是上天之石,但两者都认为玉与神灵、健康以及美好的事物相关,把玉石当做人类与神灵世界沟通的媒介,在其精神领域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些非同一般的特征也使玉器成为等级身份及权力、权威的象征。   

在中国远古时期,人们已经能够明确将玉和石进行区别,以玉制成的各种生产工具及武器虽然从造型上仿一些有实用功能的石器,如斧、凿等,但玉质品大多没有实用功能,而是一种军事和政治权力的象征。而在中美洲,人们并不对玉与石进行严格区分,虽然部分以翡翠及绿色石头制成的工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但是许多玉斧上刻划有神像,成为一种具有礼仪性的物品,这一点同中国早期的玉质工具功能非常相似。   

2.两个文明的丧葬用玉体系十分相似。   

所谓丧葬用玉,是指为死者入葬专门制作的玉器,不同于死者生前所用的玉器。中国丧葬玉器发展到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用玉制度并达到高峰,如玉衣、玉窍塞、玉唅、玉握以及丧葬用璧的使用等。人们认为使用它们可以使尸身不朽、灵魂不灭。   

而在中美洲的古文化中,为逝者专门雕琢的小神像常常陪葬在墓中。人们认为,死亡只是从一个生命到另一个生命的转换过程。绿石珠是死者最常用的陪葬物品之一,它常常放于被葬者口中,被认为能够帮助逝者前往另一个生命。这一点与中国汉代在死者口中放置玉蝉唅的作用是一致的。另外,墨西哥湾的奥尔梅加文化最早出现了丧葬用面具,有的面具眼睛和嘴巴留有空隙以便死者在另一个生命里呼吸。后来,中美洲的其它文化也将这类面具用于丧葬仪式中的逝者。这类面具的作用与中国西周时期开始出现的玉覆面相似。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