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人教社推出首套传统文化教材 良师难觅成难点

时间:2012-9-29 8:12:48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查看:202  评论:0
内容摘要: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国家教育行政院首度正式发行,这是国内唯一一套已成系统的传统文化教材。目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尚未进入国家课题体系,没有课程规划与课时配备,也未列入国家实验课程,处于课题式研究、试验阶段。教材发布之后,各地教育局及学校可以自愿申请加入课题,在具体教育过程中试用这套教材。

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国家教育行政院首度正式发行,这是国内唯一一套已成系统的传统文化教材。该教材主要由教育部“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研发编制,是该课题组阶段性研究成果,旨在使青少年在18岁以前能系统接受传统教育,循序渐进地诵读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典籍。课题承担单位为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尚未进入国家课题体系,没有课程规划与课时配备,也未列入国家实验课程,处于课题式研究、试验阶段。教材发布之后,各地教育局及学校可以自愿申请加入课题,在具体教育过程中试用这套教材。   

关于传统文化,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是近年来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这套教材从一定程度上对此有所解答。   

目的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完美人格   

该教材首次提出,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应该定位于“完美人格教育”。   

教材编写者认为,孔子所说的“子弟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仁亲,行有余则以学文”,实际上就是以人的品格为首要教育目的。由于中国现代教育否定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放弃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核心的人格教育,又未建立与现代“公民人格教育”体系,故而中国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空白和缺失,令人焦虑。他们期待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孩子们可以具备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传统道德操守,以及深邃哲学思想。   

与此同时,教材编写者认为,儿童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境界等非智力因素将是成功人士的重要基石。而传统文化中,有“天下为公”的理念,“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态度”,至于何谓成功,编写者未加以解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源泉和原动力,同时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高尚精神,也是当今社会道德沦丧最有力的救赎工具”,昨日与会的中央教育科学所原副所长滕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志祥不约而同提到这一点。   

内容 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   

据悉,教材在编制过程中,有一些著名文化学者参加,但因为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他们不愿意在教材上加以署名。而一些专业学者,研究成绩虽蔚然有成,考虑到他们与中小学教育存在隔阂,课题组并未将其邀至教材编写过程中,相关负责人称:“经典研究与将经典开发为学校课程,是两回事”。在该教材致谢页中,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亦在其列。   

记者在该套教材的目录及其附加的教学模块表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搭配,比如一年级以《弟子规》为核心,附以中国传统历法与节日,教材研发者认为传统历法与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可增强社会认同感与凝聚力,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二年级以《三字经》为核心,附以中医与儿童保健,强调从儿童保健的角度,按春夏秋冬顺序,从日常的饮食中让孩子们了解传统中医。而以《大学·中庸》及《道德经》为核心的高年级课程,则附以瓷文化、玉文化以及传统曲艺的欣赏。编写者在对课程体系的诠释中,皆对其“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功能加以强调。   

难点 教材已成,良师难觅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现已通过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初审。编写教材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研究和新教材实验,也已经在北京市通州区、大兴区,嘉兴市,河北省滦县、鹿泉市,江西省上饶县,山东省恒台县等地区展开,但未生成具体教学评估。据课题执行主任张健介绍,很多学生都喜欢这些课本,甚至认为它们比当前语文课本要好看。目前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专业师资的缺乏,他说:“很多老师在自身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与传统文化有一定距离,对它并没有深层次理解,因此很难自如展开教学。”   

按该教材课程设想,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须将国学经典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研习、诗词美学欣赏三大体系融为一体。这意味着需要深谙“诗、书、琴、艺、画”的教师才能有效任教,而如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在中小学里已是稀缺资源,遑论琴、艺、画。因此,接下去他们面临的最为艰巨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基础和传统艺术修养的专业教师。   

传统文化专业教师的培养,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由于国家层面尚未有相关政策,全国各地的师范学校,未展开相关的教育培训。现在唯一一个“国学教育”本科教学基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主干学科为教育学与传统文化概论,已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组有合作。目前,传统文化课程专业教师的培训,主要由课题组和人教社学科教研室承担。   

教材概况   

该套教材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大学·中庸》、《道德经》、《古文观止》等经典为课程核心,低年龄段以蒙学为主,中年龄段以诗词音律为主,高年级则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教育为主,同时兼顾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教育,将茶文化、中国年画、京剧文化、传统书法、传统音乐欣赏都纳入其中。并概之为“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   

声音·教师学生   

当下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中考仍是最为主要的教学导向。现场一位小学教师向记者感叹:“如果教育课程不进行全面调整,加入传统文化课,无疑将给教师与学生带来极大压力。”而一位前来会场表演吟诵的孩子则表示,他对传统文化课非常感兴趣,但因为有中考,很难把精力放在这些课程上,“当然,如果传统文化课也要考试,也许我就没有那么爱它啦。”   

声音·编写者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执行主任张健称,中国现代基础教育自其生发之始,为追求国家现代化,力推西方文化,而将中国传统文化剔除在外。基础教育体系中西文化所占比例极不对称。当下社会道德滑坡,国人不知何以为中国人,“是时候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当下教育的重要资源与核心资源了,毕竟,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从我们的传统文化起步,我们的信心,也正在于此”。   

新京报记者 朱桂英


标签:推出 传统 文化 教材 良师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