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热点解读:香港地铁,不让你烦躁

时间:2012-12-12 9:40:21  作者:尹世昌 李永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查看:168  评论:0
内容摘要:本月底,北京将开通4条新的地铁线路,换乘是否方便,设计是否人性化,引来社会期待。而人多地狭的香港,地铁线路交错纵横依然换乘便利,其对规划设计的前瞻考虑,对乘客乘坐感受的注重,或可为内地方兴未艾的地铁建设提供些许借鉴。

核心提示

本月底,北京将开通4条新的地铁线路,换乘是否方便,设计是否人性化,引来社会期待。而人多地狭的香港,地铁线路交错纵横依然换乘便利,其对规划设计的前瞻考虑,对乘客乘坐感受的注重,或可为内地方兴未艾的地铁建设提供些许借鉴。

乘坐体验:快捷

香港公共交通发达,但市民上下班首选港铁,最主要原因就是快

在香港,700万市民九成人出行都使用公共交通,其中地铁更是首选。每天数百万人次的载客量,让港铁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铁路系统之一。工作日上下班时段人潮汹涌,常常连等几趟都登不上车。

但是,即便拥挤,快捷仍是最大优势。记者亲身体验,从新界的沙田站到香港岛的上环站,从地图上看横贯港九、新界,乘坐港铁不到40分钟就可到达。

除了本身速度快,班次频密也是感觉“快”的原因。据介绍,工作日上下班时段,港铁主干线的班次一般都是两分钟一班。上班车刚走,下一班车就紧随而至,让乘客不会因没赶上车而心情烦躁。

乘坐体验:换乘便利

很少有呈“十字交叉”的换乘站,更多是两条线路并行一站到两站,可以对面换乘

港铁目前由9条市区线路共80多个车站组成,对面换乘是一大亮点。港铁公司副总裁梁国权说,关键是设计时就有考虑,规划铁路时就想到。“也有一些未能实现对面换乘的车站,因为是新开线路,限于香港地方狭窄,无法通过施工弥补设计缺憾。”

多站并行,要多铺一到两站铁轨,自然要增加成本。而梁国权说,成本差别并不很大,可让乘客快速转车,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滞留时间,避免太多拥堵,服务质量、乘客感受都有巨大提升。

“香港有巴士、轮渡等公共交通与港铁竞争,我们提供好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市民;顾客多了,增加的成本自然可以弥补。”他说。

乘坐体验:票价贵

相隔只有半分钟车程的两站之间,价格就要3.7港元。记者每天从沙田到上环,单程13.7港元,一个月仅上下班交通费就要600多港元

对于票价问题,梁国权解释,港铁有一个票价调整机制。票价与两个因素挂钩:一个是通胀水平,一个是交通行业员工工资的上升幅度。用这个方法和模式决定票价,不用每次加价减价都要向政府申请批文。“港铁公司有钱,才能保持良好的运营,兴建新的线路。”他说。

不过,洗手间不足,是港铁一大问题。梁国权承认,在部分地铁站加建洗手间是很必要的:“地铁站空间狭小,可用作洗手间的地方很难找。我们做了一个计划,大约到2020年,将实现每个换乘站都有洗手间。”

专访港铁公司负责人

地铁加物业

不用政府给补贴

传统印象中,地铁建设运营需要政府持续巨额补贴。而港铁不仅不需要补贴,还给政府分红,去年公司有100多亿港元纯利润。港铁经营的秘诀在哪里?港铁公司副总裁梁国权告诉记者,是“地铁加物业”的独特运营模式。

记者:“地铁加物业”指什么?

梁国权:除了建设和运营218公里的地铁系统,我们还在沿线开发楼房。港铁公司目前负责管理的住宅超过78000套,写字楼和商场超过170万平方米。2011年我们利润中房产相关业务占到60%。

记者:这种模式是如何运作的?

梁国权:修地铁之前,政府会按照当时市场价把地铁站上的地权卖给港铁公司,通车之后,我们再通过招投标,与不同的开发商合作建房。建好的商场,只租不卖,由港铁管理,收取管理费。

目前香港政府持有港铁公司77%的股权,包括成立时350亿元投资和后来修建机场快线时的120亿元投资。此外政府再也没有往港铁投钱。而在过去30年中,政府从港铁公司获得的地价收入,连同后来的分红,按照今日市值,净收入超2000亿港元。

记者:是把车站上方的所有土地都卖给港铁公司吗?

梁国权:不是。政府会计算出建设铁路的成本和港铁公司的资金差额,以此决定批多少地。

记者:对乘客而言,“地铁加物业”意味着什么?

梁国权:会更加方便。香港一个地铁站,往往有十几个出口。乘客出地铁后,可以直接到达商场或办公室,不用到路面风吹日晒,也省却了等红绿灯的麻烦。


标签:香港 地铁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