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弘扬正气

一位耄耋老人36年的修桥路

时间:2012-12-27 9:37:32  作者:  来源:爱传百城  查看:351  评论:0
内容摘要:先砍自家的树,再卖圈里的牛……今年80岁的维吾尔族老人艾尼亚特·斯拉木倾其所有,在36年间先后7次为村民修桥的故事,深深感动着伊犁各族群众。2011年先后入选由中央外宣办牵头,新华网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1”网络人物和由人民网主办的2011年十大“责任公民”。

先砍自家的树,再卖圈里的牛……今年80岁的维吾尔族老人艾尼亚特·斯拉木倾其所有,在36年间先后7次为村民修桥的故事,深深感动着伊犁各族群众。2011年先后入选由中央外宣办牵头,新华网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1”网络人物和由人民网主办的2011年十大“责任公民”。

一位耄耋老人36年的修桥路

艾尼亚特·斯拉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东买里乡莫因古则村村民6组村民,维吾尔族,1931年出生,现年80岁。艾尼亚特为人忠厚,是村里的低保户,仅有5亩责任田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加上每月村里发的140元低保费用,全年家庭收入从来没有达到过5000元。艾尼亚特家里现有4间房,其中两间土坯房已在今年的地震中变成危房,另两间砖木结构房屋也是在弟弟的接济和支持下才盖起来的。家里还有两头牛(一头本地奶牛,一头小牛犊)、两只羊、一头毛驴。艾尼亚特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了,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一年四季几乎连肉和菜都不吃,只靠囊和奶茶过日子。院墙倒了,艾尼亚提用树枝、木棍简单地拦一下,居住的房屋十分简陋,他也拿不出钱来维修。然而,拮据的生活没有打消他为村民修建爱心桥的念头……

救起落水孩子 萌发修桥念头

艾尼亚特·斯拉木是巩留县东买里乡莫因古则村的农民,自他爷爷那时起,就一直居住在村里。乡邻的淳朴,家人的教诲,使他自幼就养成了乐善好施的品行,并与生养他的家乡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村里乡亲,谁家如有困难,家境虽然不太好、但非常热心的艾尼亚特·斯拉木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

1975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呼啸的北风裹着雪片从天而降。早起上学的孩子们来到村口,在通过唯一一座简易木桥时,其中一名10岁的孩子不慎失足从桥上滑落到结着薄冰的渠水中。一起上学的其他孩子吓坏了,他们大声呼救。家住渠边不远的艾尼亚特·斯拉木听到呼救声后,冲出家门赶过来,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冷的渠水中将孩子救出。孩子得救了,可艾尼亚特·斯拉木的衣服也湿透了。在冷风中望着这座只用几块木板搭建的岌岌可危的简易桥,艾尼亚特·斯拉木陷入了沉思……

这条渠名叫团结渠,将村子一分为二,也承担着巩留县五六个乡(镇)场的农田灌溉。上游放水或洪水季节,渠中水流很急。水渠两边的村民和孩子要到对岸,需绕道2公里多。艾尼亚特·斯拉木等150余户村民居住在渠南,而村里的小学在渠北500米处。

“不管有多难,我一定要在这条渠上修一座像样的桥,让上学的娃娃不再发生危险,也让渠两边的村民行走方便。”那一刻,蹒跚着回家的艾尼亚特·斯拉木的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

6次修建木桥却未圆梦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修桥需要钱,而钱从何而来?困难没有吓住善良的艾尼亚特·斯拉木,他把目光盯在了家里种了多年快要见效益的树上。

“我家在这儿住很久了,房前屋后种了一些杨树、榆树。我仔细一盘算,家里本来就有几根木头,再锯几棵树,应该够修桥用了。”艾尼亚特·斯拉木不顾家人的反对,锯下了两棵榆树,又拿出家里仅有的十几元钱,买来铁钉和铁丝。之后,他硬是用自己的双手搭起了桥梁和桥面。一座木桥终于修成了。

“第一次把木桥修好后,我开心地天天站在桥头看村里人过桥。有人说我傻,但我管不了这些,只担心娃娃们的安全。”艾尼亚特·斯拉木说,“以前没桥的时候,娃娃们上学要绕路几公里,不方便。有桥以后,娃娃们过桥就可以直接到学校了。”

可是,艾尼亚特·斯拉木的高兴劲没持续多久,第二年春天,渠水太大,将桥冲垮了。艾尼亚特·斯拉木沿渠边一路寻找,在下游两三公里远的地方,将被冲走的木板和圆木找到并拉回家。

“可能那个地方不适合搭桥,我再换个地方。”于是,艾尼亚特·斯拉木在距他所修的第一座桥200多米远的地方又重新修桥。

第一次修桥时,村民们不理解艾尼亚特·斯拉木的举动。第二次修桥,村民们自发地来帮助艾尼亚特·斯拉木,大家一起钉钉子、绑铁丝……

可是,简易修建的木桥总是不能持久,过不了几年,一次大水再一次把桥冲毁了。

冲毁,再修。又被冲毁,又再修好。就这样,艾尼亚特·斯拉木不断地修建了6次木桥,一直到2008年。由于没有资金,多年来,修建坚固的桥梁始终是他心中的梦想。

一位耄耋老人36年的修桥路

孩子们走过“连心桥”

倾其全部积蓄修建“连心桥”

“相信总有一天,我能在这条渠上修一座结实的水泥桥。”为实现这个愿望,多年来,艾尼亚特·斯拉木在私下里一次5元或10元地不断积攒着钱。

“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一见我就问,‘大爷,这次存多少钱啊’。”艾尼亚特·斯拉木不好意思地说,他卖煤、开杂货铺每次挣来十几元或二十几元,钱放在家里不放心,每过一两天他就赶紧把钱存入农村信用社。时间久了,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

不间断地修了6次桥,却都未能成功,老人的倔脾气上来了。2008年3月底,他走进了巩留县水利局的大门。“我要在家乡的水渠上修建一座永久性的水泥桥!希望你们能同意。”他向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诉说了这些年修桥的努力。听完老人的讲述后,县水利局工作人员感动了,只提出一个要求:为了灌溉的需要,修桥的地方底宽不能少于8米。

“得到县水利局的答复,我高兴极了。走出县水利局大门时,我因为激动而偷偷地掉泪了,这么多年的愿望终于可以实施了!”艾尼亚特·斯拉木像个孩子一样,一路哼着小曲回到了村里。

他从农村信用社取回存了多年的4000元,又卖了家里的两头牛,凑了8千元钱,自己动手开始为村里的第7次修桥。一个低保户,倾其所有为村民修桥的善举动感染了村民,一场自发捐款在村民中悄然展开,村民们默默地凑了5000多元钱了加上艾尼亚特·斯拉木老人的8千元,总共凑了1.5万元的修桥资金。说干就干,于是,艾尼亚特·斯拉木老人组织人手拉水泥、垫戈壁、下地基、砌石头。

“只要桥墩建好了,渠通水不会影响修桥的。”之后,艾尼亚特·斯拉木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开始进行桥梁、栏杆的焊接,桥面的铺设。一个月时间,一座长11米、宽2.2米,可以承载8吨重量的水泥桥修好了。

这一次是艾尼亚特·斯拉木老人第7次修桥,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行走在平整的桥面上,村民们忍不住蹦起来,快活的孩子们不停地来回奔跑,而艾尼亚特·斯拉木抚摸着栏杆深情地凝望着远方。

这座被村民称为“连心桥”的水泥桥,在2011年11月1日巩留县遭遇6.0级地震时,不仅安然无恙,而且成为运送救灾物资的重要通道。

36年间的坚持修桥,使艾尼亚特·斯拉木由中年人变成了古稀老人,但他那颗为村民着想的爱心却依然年轻、炽热。“只要我活一天,就要为村民维修好这座桥一天,把桥两边的绿化搞好,让桥更加美观。”

(爱传百城——伊利)


标签:耄耋老人 修桥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