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让民族的文字记忆源远流长 保护古籍万分紧迫

时间:2013-4-29 9:54:43  作者:屈 菡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259  评论:0
内容摘要:古籍普查工作为古籍有效保护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然而,面对浩瀚的古籍以及脆弱的保护环境,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工作制度、项目资金以及专业人才都有待完善,只有如此,中华民族的文字记忆才能源远流长。

自2007年全国开展古籍保护工作以来,国务院共颁布了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有11375部国家一、二级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展”将于近期在国图举行。

古籍普查工作为古籍有效保护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然而,面对浩瀚的古籍以及脆弱的保护环境,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工作制度、项目资金以及专业人才都有待完善,只有如此,中华民族的文字记忆才能源远流长。   

古籍普查新发现惊人   

“2007年刚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时,我们掌握的数字是:全国古籍总量有3700万册件,古籍收藏单位大概是900多家。短短6年时间,各地报来的古籍藏量的总数就超过了5000万册件,古籍收藏单位达到了2800家。”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告诉记者。以山东省为例,2012年初,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掌握的古籍收藏单位数量是90多家,到了2012年年中,数字就更新到150家,到年底超过了160家。通过普查,发现了很多珍贵典籍,有品种上的新发现,也有学术上的新发现,很多发现令人惊喜。   

其中海外汉籍调查项目也不断有新发现。过去国内业界一直以为北美的中国拓本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的藏品最丰富,收藏了大约3000多种中国石刻拓本。“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目前启动了海外中华古籍合作保护项目后,我们在北美芝加哥FIELD MESEUM(菲尔德博物馆),发现竟然有6000多种,其中南宋游似藏定武《兰亭》,号称‘不流本’,从南宋至民国,直到入藏这所博物馆,脉络十分清晰,突然间就冒出来了,令人惊喜。”张志清表示。   

在日本,则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宋元善本。那里有一部宋代福州刻的崇宁藏,这个版本的大藏经在日本有好几部,而在国内只有一些零本分藏在几个图书馆里,一部完整的也没有。“当时我问对方藏了多少册,他说6000多册。我说我不是问这一部大藏经的完整册数,而是问你们这儿藏了多少册。他说我们这儿就是藏了6000多册,真是难以想象。”张志清说。   

少数民族古籍成亮点   

“以前大家普遍认为西藏阿里地区没有古籍,这次普查,发现7个县就有73座庙、1家档案馆,1家藏医院、20个私人收藏古籍。”张志清介绍,普查人员到了实地,发现有些古籍就收藏在洞中,洞口用砖垒起来,洞里沿墙有架子,架子上藏着藏文古籍,都是长条经。   

普查人员在其中还发现了元代刻本。藏文元代早期刻本较少,国务院刚颁布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有一部《释量论》,是在大都(今北京)刊印流入西藏的。过去专家认为印刷术是元代传到西藏的,但苦于没有证据,在西藏地区不断发现元代刻本,就提供了有力证明。   

在古籍普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觉得最艰苦的是西藏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的普查工作。”张志清介绍说。萨仁高娃是国图古籍馆敦煌文献组组长,精通蒙古文和藏文,曾经参加过西藏这两个地区的古籍普查。去年12月普查工作会议召开时,萨仁高娃给张志清传过来一组照片,大概有七八张,大家看了眼泪都掉下来了。他们睡在山洞中,自己做饭,拉着马匹去普查,往往是在一片草地上,把毡子一铺,把书摆在毡子上,一个人翻书,大家站着记录,吃的饭都是冰冷的。虽然文化部配备了越野车,但很多地方车子进不去,大家只能牵着马走。西藏的古籍普查人员特别认真负责,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把阿里地区90多家单位和个人的古籍都普查清楚了。   

保护古籍万分紧迫   

“全面普查今年是第二年,我们计划是做5年基本完成。这是一个特别重的任务,制约进度的关键是资金和人才问题。”张志清分析,除了这两个问题,他们还需要完善古籍保护的顶层设计。文化部要求今年做一个全国古籍保护十年规划,以促进下一步工作更好开展。   

古籍普查过程也是人才不断培养的过程,6年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一共培养了古籍专业人员6900多人。每一年投入200多万元的资金,在全国十几个地方办培训班。去年全国就有上千人参加古籍普查培训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按八个大区域组织,先培养骨干力量,然后让他们再给本省地方馆古籍普查员上课。“我觉得比较安慰的是全国涌现出不少学历高、甘于奉献的青年人,在古籍方面用功很深,业务能力很强,他们是古籍工作未来的顶梁柱,看到这些年轻人成长起来,心里觉得特别高兴。”张志清表示。   

如今,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大多得到了妥善保护,16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有将近一半的单位在短短几年内就建设了古籍新库房,还有部分单位改善了古籍保存环境,增添了古籍保护设施,制作了书套、书盒,部分单位还开展了珍贵古籍修复工作。   

谈到古籍保护现状时,张志清表示非常有紧迫感。“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古籍保护,纸张酸化到一定程度,纤维的韧性和强度就损坏了,过个三四十年,可能再多花千万,甚至上亿元,这些东西都抢救不回来。我们现在花钱费力进行的工作是千年大计,不能不重视。有一些必须要抢救的要抓紧时间抢救,特别是珍贵古籍,新发现的要赶快抢救,赶快揭示,赶快复制影印化身千百,让大家利用。”


标签:让民族的文字记忆源远流长 保护古籍万分紧迫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