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闳言高论

语言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时间:2013-5-21 20:54:09  作者:左 欣  来源:吉林日报  查看:261  评论:0
内容摘要: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载体,民族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特征都蕴藏在其中。大学英语教学也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载体,民族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特征都蕴藏在其中。大学英语教学也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教师在客观全面地向大学生介绍和分析西方文化的同时,教会他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学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效地获取信息,掌握鉴赏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本领,在此过程中逐步积累文化知识和提高自身素质。另外,教师还要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加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养成对西方科学文化批评和借鉴的态度,使他们成为未来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师要提升自身外国文化修养,加强本语文化底蕴,提高综合素质。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还应融入文化教学。英语教师兼具传承两种文化的责任,不仅要有扎实的外语基础,还要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因为语言蕴藏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思维方式和心理积淀,坚实的本民族语言和文化基础可以为英语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因此,英语教师自身不仅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英语专业知识,还要加强本民族语言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在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中,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认真研究和掌握教育学的新内容和新规律,融会贯通的将两种文化融入教学中。在教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鉴赏西方文化,学会如何用准确的英语描述中国文化。大学英语教师还要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他们能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让世界了解中国创造条件。

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既要传播外国文化,又要加强中国文化学习。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和教学内容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多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和外国文化的传授,教师在涉及历史、中外文化和理念的差别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价值的认识。英语课堂为学生们提供了提高文化修养和解惑的舞台,特别是关于中外价值观念的困惑与历史文化的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避免陷入西方文化学习的误区,教学中要渗透中国文化。当今的大学生往往重视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学习,忽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导致学生只知晓汉堡包和薯条的英语表达方式,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描述粥和馒头。而外语学习往往和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学习紧密相联。第一,大学生应注重汉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原因在于英语写作和翻译能力的提升会直接受到母语水平高低的影响。第二,英语学习要兼顾中国传统文化。横向对比中西方语言、社会、历史、文化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富有深邃魅力的汉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悠久广博的中华文明,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以换位思考模式改变盲目崇拜异域文化的心理,明确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和任务。总之,尊重别国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肯定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并养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他们建设祖国的时代使命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多媒体视频中鉴赏中西方文化。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使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教室越来越多地走进高校课堂。大学英语不只是一门语言教学课程,在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灵活利用直观化的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出一些涉及两种文化的影像资料,如在欣赏英文电影《音乐之声》时,教师可先简要介绍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特点。观看完电影后,通过分析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处理顺境与逆境,以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待社会和家庭的不同态度。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把英语视频新闻和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引进课堂、融入教学,局部地创建一个英语环境。学生能听到纯正的英语发音,了解新的实事评论。视频新闻的诸多特点如时效性、全球性、生动性、直观性等,是对教材内容的良好补充,新闻的多样性使它涵盖科学、文化、历史、地理、宗教等社会的各个领域,还能让学生了解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国际争端等。在英语教师的因势利导下,势必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引导学生鉴赏、学习和接受不同文化模式的异同,加强他们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为将来传承中国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语言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