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浙一寺院推“短期出家”引关注 活动免费可带电脑

时间:2013-7-5 8:07:21  作者:白 帆  来源:北京青年报  查看:357  评论:0
内容摘要:佛教产生在农业社会,是一个周期性、节奏慢的社会结构,修行者更多的会去思考一些人情问题,拷问生命、组织关怀。而现代人处在一个快速、瞬时转变的利益中,很少有人还会静下来思考哲学、生命、伦理和死亡的问题。

“不落发、可带手机电脑“短期出家”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兴趣,“在浮躁的社会呆久了可以去净化下心灵、开解心情”。

比起“短期出家”的体验,有人认为,用什么来抚慰更多人的心灵、疏解更多人的压力,或许是更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

报名者超500人不乏玩乐心态

“短期出家”的活动6月28日便出现在慈恩寺网站上,但引发大量关注则是消息被发到微博上后。寺庙智渡大师昨日下午对本报记者称,报名活动已结束,寺庙最大的“容量”是200人,目前报名者已超500人。其余报名者只能向后延迟,第一批将在7月15日正式开始。

智渡大师表示,报名者中除了善男信女,也不乏抱着玩乐心态的好奇者。为尽量让真正想体验出家生活的报名者参与活动,寺院会在接受报名之后给报名者打电话,告知进入寺院后的规章制度。

“短期出家”并非首次。据介绍,从2006年开始,慈恩寺便不定期接受“短期出家”,报名者大都是佛教信徒,“以前到这来体验的都是为了开解心情。”智渡大师说,没有想到今年报名人数如此之多。

活动免费可带电脑

据活动公告,活动食宿全免,参与者只需自备生活用品。而且,还可携带手机等个人通讯设备和电脑。这不会影响修行吗?智渡大师解释说,这可帮助参与者与家人联系,使家人放心。只要在规定时间使用即可。

“出家”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新鲜事,那么出家都要做些什么呢?首先,参与者须在正式开始“出家”生活之前参加出家仪式,在体验结束后,需要还俗的还须举行还俗仪式。

据了解,每天的活动安排也非常紧凑。这些活动包括:早晚课诵、上午和下午各一炷香持诵仪轨和经典、一炷养息香、出坡做体力劳动、练习“慈恩操”等,除此之外,还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法师开示、自愿请法或灌顶、半月诵戒、特别指导等安排。

体验者须严守“院规”服从安排,不得擅自外出,不得在外留宿,不得吸烟喝酒,否则寺院将终止违反者的体验活动。如果不能坚持到底,只要提出请示,在举行完还俗仪式后便可退出活动。

“出家”体验并非新鲜事

2013年慈恩寺“短期出家”活动并非首例,2006年时,慈恩寺便开始举行不定期的“短期出家”活动,其他很多寺庙都举行过“短期出家”活动,如广东省惠州市罗浮山华首古寺、杭州南山讲寺、浙江省嘉兴大曹王寺等,而在泰国和缅甸等国家,“短期出家”也常举行。以上大多数都有收费,比如2010年杭州南山讲寺的出家暨佛教文化体验营费用为300元15天,包食宿和居士服的价钱。

而慈恩寺每期收200名“出家”体验者,却不收任何费用,那么,慈恩寺如何养得起这200名体验者呢?据此次报名电话接待处的义工说,这些费用(包括体验者的吃、住费用)都来自寺庙门票和外界人士的捐赠。

另据慈恩寺的公告和“慈恩寺—短期出家”QQ群介绍说,体验“出家”主要是为了能让参与者过一段相对宁静的日子,边整理、充实自己,边修学佛法、积福积德。网友“北方太阳”表示,他之所以想体验“出家”生活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借此缓解压力,找个地方清静一下。而智渡大师也说,“一些信众在缅甸等地参加过短期出家活动以后,就要求慈恩寺也能提供类似的修行。”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学教授耿敬认为,佛教产生在农业社会,是一个周期性、节奏慢的社会结构,修行者更多的会去思考一些人情问题,拷问生命、组织关怀。而现代人处在一个快速、瞬时转变的利益中,很少有人还会静下来思考哲学、生命、伦理和死亡的问题。


标签:浙一寺院推短期出家引关注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