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华文化

古人在席子四角放置席镇 为保持席正

时间:2013-7-20 9:45:54  作者:王永红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查看:345  评论:0
内容摘要:从史前社会至魏晋时期,人们在室内都是席地而坐,一种是在长条形榻和正方形枰上铺席而坐,另一种是在地板上铺席而坐。席在人们起身、落座时常会移动,又容易卷角。为避免这些问题,古代人就在席子的四角放置镇,用来压住席子。

当拂去岁月的尘土时,林林总总的古代器物总会呈现给现代人一种惊喜,让我们感叹古代无名匠师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欣赏力。一些外形轮廓相仿的蕞尔小物,经他们的创造,呈现出各异的姿态。

熊在汉代被视为吉祥的动物。汉代工艺家颇善塑熊,这套鎏金熊形青铜镇(1952年在合肥出土,目前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把肥胖的熊处理得憨厚可爱,为汉代较单调的室内布置增添了活泼气氛。

从史前社会至魏晋时期,人们在室内都是席地而坐,一种是在长条形榻和正方形枰上铺席而坐,另一种是在地板上铺席而坐。席在人们起身、落座时常会移动,又容易卷角。如《史记》中就记载,商鞅第二次拜见秦孝公,阐述自己的变法方略,孝公听得入了迷,不知不觉地向对方靠拢,以至于膝盖超出了自己席子的边缘,席子当然也随着移动了。为避免这些问题,古代人就在席子的四角放置镇,用来压住席子。古人布席还讲究位正,孔子就严守“席不正不坐”的准则。为保持席正,也需压以重物。

席镇早在战国时期已通行,多采用比较重的材料,如金属、玉石等,其中以青铜镇最常见。汉代墓葬出土的席镇已达数百件之多。完整的皆为一套四枚,为了避免牵羁衣物,镇体的基本造型往往接近于一个扁圆的半球形,且多数镇被做成动物形,常见的有虎、豹、辟邪、羊、鹿、熊、龟、蛇等。

为了保持镇体的半球形轮廓,这些动物常蜷屈蟠伏成一团,但其身姿并不显得局促。为了增加镇的重量,有的镇灌满细沙或灌铅。汉镇一般重600—800克,约合2.5—3汉斤,很适合压席。汉代的动物形青铜镇造型生动、构图紧凑,堪称一件件精巧的工艺品。

魏晋以后,人们由席地而坐逐渐改变为垂足而坐,家具式样也随之变化,席镇失去了实际作用,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标签:古人在席子四角放置席镇为保持席正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