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宏观论坛

我们的文创产业到底缺什么

时间:2013-8-17 19:43:46  作者:肖永亮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234  评论:0
内容摘要:中国热衷于建产业园区搭公共平台,却没有有效的市场机制做保障,这些用国库财政拨款建完的平台一个个重复建设而发挥不了作用,大部分成了用纳税人的钱建成的仅供验收和参观的摆设,养成了少数企业投机取巧和依赖政府的恶习,不会从市场需求出发和从公司长远利益着眼去开发核心技术,这使国内的整体制作水平始终维持在几款商业软件所限定的技术水平范围内。

中国文化企业“缺席”世界数字科学与艺术大会

美国学者佛罗里达有个著名的3T理论,总结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三要素是艺术、技术和包容,产业的发展必须走文化科技融合之路。虽然科学与艺术分属于人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只有将最发达逻辑思维头脑和最富创意的艺术头脑的人们聚集到一起,才能打破工业化革命带来的分工细化的机械模式,跨越学界和业界的边际,产生无穷无尽的排列组合,推动产业的革新革命,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全球经济向文化创意转型,生活迈入数字化时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经历了40年来文化精英与科技翘楚的共同努力,最突出地表现在通过信息化革命和数字化手段带来的视觉奇观和交互体验,集中展现在每年暑期在北美召开的世界数字科学与艺术大会(以下简称“SIGGRAPH”)上,今年正好是第40届。今年的主题是“左脑+右脑”,展现数字化道路的深刻变化,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文化与科技融合与产、学、研结合的丰富成果。

全球数字产业阅兵式

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是一句口号,艺术人文和科学技术往往被割离开来,艺术强调特殊性和突出个性,而科技讲究客观性和逻辑性,左脑和右脑的分工似乎互不相干、互不包含。然而,如今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化已经可以替换许多手工甚至人脑工作,世界数字科学与艺术大会正是秉承了这一理念,推动以图像图形为核心的文化创意大发展。

SIGGRAPH是数字图形图像与交互技术专业组织的英文简称,成立于1967年,每年吸纳世界各国约1.2万名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动画制作者、软硬件开发商及其他电脑绘图和设计领域中的专业人士作为会员。从1974年起,SIGGRAPH大会每年在美国重要城市举办,每年参会人数众多,最多年份有5万多人出席、400家单位参展。参会人员大部分来自动画、游戏、电影特技、装置设计等领域。

SIGGRAPH大会是科学与艺术、商业与教育、软件与硬件、产业精英与专业人士的跨行业、跨领域的世界交流会,是面向数字娱乐产业未来的盛会,被称为是全球数字技术和动画艺术的阅兵式。SIGGRAPH发表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已直接转化为现在的全球数字行业标准。

已成好莱坞重要展示窗口

从1981年起,SIGGRAPH开始设立计算机图形图像展示展映单元,众多数字艺术家和电脑动画创作者都会将他们最杰出的艺术作品集中在年会上展示。不少奥斯卡获奖导演现身说法,与观众交流。尤其是近年动画界的著名导演几乎年年现身SIGGRAPH大会。迪士尼、梦工厂、环球、华纳、索尼、工业光魔、数字王国等出品的特效影片均会到场展映。

如今,该单元中的动画部分已发展为相对独立的电脑动画节,成为SIGGRAPH最引人瞩目的亮点。皮克斯、工业光魔、梦工场、索尼动画、蓝天等著名动画公司,每年都会在大会上发布新近创作的动画短片和电影片断,前往观摩的各国动画专业人士与爱好者络绎不绝。电脑动画节是SIGGRAPH最受欢迎的环节,它集中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国家的动画长、短片影视特效的制作全过程,让与会者大饱眼福。大会的最佳动画获奖作品甚至可直接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奖。

刚刚结束的SIGGRAPH大会,首次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联手,着重展示近年奥斯卡获奖作品中的科技含量,主题演讲还召集了9位著名动画导演现身说法,如何通过SIGGRAPH的平台走向世界艺术大舞台而成为动画界的巨人。《钢铁侠》、《树叶人》、《蓝伞》、《环太平洋》、《星际迷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影片参与了展映。这些精彩演讲和展映,每天几场,场场爆满。

皮克斯自主研发软件渲染器在今年峰会上举行了25周年庆典晚会,让业界共同回顾了获得过多项奥斯卡奖的全球著名软件对整个电影工业、特别是特效与动画发展的巨大贡献,正是由于皮克斯掌握着这一核心技术并引领同行,才使得该公司的无形资产不可估量,在特效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文化企业应该学习什么

SIGGRAPH善于激发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超前意识,通过前沿技术展单元让人们看到未来文化创意和技术发展趋势。另外,大会体现的包容精神,乃至整个北美的包容环境,成为文化创意人才的温床。在世界数字科学与艺术大会上对先进性的诸多感触,恰恰是我们所缺乏或不足的。

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与牢固的科技基础是不可分割的,SIGGRAPH大会促使我们反思,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用机制和举措改变我们的落后现状,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他山之石前车可鉴。对照世界数字科学艺术前沿,总结亲眼所见先进经验,不难找出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些差距。

首先,在理念上,应该说文化艺术界和学术界对于科技成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坚实基础这一理念已达成共识。但是落实到创作实践中,无论是制片人的制作预算,还是导演的团队整合和技术队伍调度到具体拍摄手法,仍然没有摆脱老一套的流程和方法。没有在前期就将技术手段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力之一尽早介入,无法做到驾轻就熟地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或大量节约制作成本。

其次,在机制上,如何真正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研发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中国热衷于建产业园区搭公共平台,却没有有效的市场机制做保障,这些用国库财政拨款建完的平台一个个重复建设而发挥不了作用,大部分成了用纳税人的钱建成的仅供验收和参观的摆设,养成了少数企业投机取巧和依赖政府的恶习,不会从市场需求出发和从公司长远利益着眼去开发核心技术,这使国内的整体制作水平始终维持在几款商业软件所限定的技术水平范围内。从近年特效公司不断倒闭并购重组的现象来看,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这些败落的企业无一不是缺乏自主核心技术,无论它们曾经多么辉煌。

最后,在环境上,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为文化创意产业建造坚固基石的大环境,让学界和业界紧密联合破解难题,推动我国自主核心技术的稳步发展,这是一个大问题。中国每年去SIGGRAPH参会参展的人数很少,这说明我们能拿出去的过硬的成果不多,与先进的前沿还有一定差距。

(本文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标签:我们的文创产业到底缺什么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