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宏观论坛

林肯中心,百老汇:纽约演出业艺术与商业共生的启示

时间:2013-8-28 9:05:35  作者:黄 鑫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398  评论:0
内容摘要:纽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艺术中心、娱乐先锋城市,林肯中心和百老汇功不可没。林肯中心和百老汇给观众呈现的都是世界一流水准的艺术享受,但这两个演艺板块的运营模式却完全不同。难得的是,两者十分和谐地共存于同一个城市。

林肯中心和百老汇,是美国纽约演艺业的两大“招牌”,也是世界演艺业的两大顶级板块。纽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艺术中心、娱乐先锋城市,林肯中心和百老汇功不可没。林肯中心和百老汇给观众呈现的都是世界一流水准的艺术享受,但这两个演艺板块的运营模式却完全不同。难得的是,两者十分和谐地共存于同一个城市。

追求艺术性的林肯中心

林肯中心作为一个庞大的非营利艺术机构,表演场地占地28万平方米,每年接待超过500万名游客,对纽约大都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达3.4亿美元。林肯中心汇聚了11家艺术表演机构,有30个室内室外演出场所,共设2.7万个观众席。每年开展的全球知名艺术家、教育家带来的演出、大型活动以及教育活动逾5000场。目前包括林肯中心本身在内的多家机构每年在林肯中心 30个不同的室内及室外表演场地呈现数千项表演节目、教育计划、展览和其他活动。

林肯中心与其常驻机构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房东与房客之间的关系。林肯艺术中心是其他多家艺术机构所在场所的业主,为它们提供经费、物业管理、餐饮等服务。而在租金方面,中心每年仅象征性收取1美元。如果旗下的演出机构使用直辖的剧场,则按市价减半。

2012年,林肯中心本部总支出1.14亿美元,总收入约1.11亿美元。其中设备出租占29%,票房占9%,场馆出租占19%,政府拨款占1%,其他各种杂项收入占6%,而捐赠则占46%。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纽约市政府对林肯中心免除房产税、所得税和销售税。而对于其他文化企业,仅所得税就高达35%。

林肯中心及其旗下的艺术机构,最大的特点是敢于承担艺术风险,不追求票房赢利,而是追求作品的艺术性、创新性。中心上演的剧目档期一般较短,大多不超过一星期。总是以新的演员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挑战观众的审美感受。有的剧目虽然很受欢迎,持续演出能够稳赚,但因为演出档期短,也是收不回成本的。同时,林肯中心也不把大量的钱用来做广告,而是宁肯用于做节目。此外,林肯中心每年还有两个月的户外免费艺术活动。

林肯中心今年引进了中国题材的动漫剧《猴·西游记》。这部音乐剧由9个章节组成,保留了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智过火焰山等精彩片段,演出时长90分钟。在人物形象造型上,吸收了大量动漫人物的造型特点,使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该剧音乐融合了电子音乐、打击乐,中国的传统乐器如琵琶等,以及西方的非主流乐器等多样化的音乐元素。为使视觉效果更加炫目,该剧还应用了大量的武术动作、舞蹈以及中国传统杂技表演。自7月6日至29日,该剧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出27场。据悉,为引进该剧,林肯艺术中心的投入高达600万美元。

林肯中心能够存在,并且不断为艺术而“烧钱”,依赖于美国的捐赠制度。美国政府规定,向非营利机构捐赠可以抵税。如此一来,充分调动了美国人捐赠的积极性。同时捐赠者的严格监督和评价,还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商业化运作的百老汇

百老汇的经营模式与林肯中心完全不同,纯粹按商业模式运营,票房收入占总收入的98%。与林肯中心相比,政府给百老汇的待遇是十分“可怜”的,它要像一般企业一样交纳各种税,只是纽约市政府对剧场卖票不收营业税而已。

与林肯中心相比,百老汇歌舞艺术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娱乐性强。百老汇的剧目未必是原创的,像《猫》、《歌剧魅影》等著名舞台剧,都是先在伦敦西区原创,而后在百老汇走红。这是因为百老汇的制作人把它们买过来,加以精细再制作的结果,体现出一种绝不拒绝复制的精神。如今,百老汇音乐剧已经成为纽约市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观赏百老汇音乐剧成为每一个来纽约市参观、访问、旅游的人不可或缺的节目。许多来纽约的人的目的之一就是来欣赏百老汇音乐剧,否则就是“无功而返”。据悉,林肯中心的票多数都卖给了当地人,而百老汇的票则主要卖给了游客。可以说,百老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旅游业而存在。

2011年,纽约美国国内游客有4030万人,国际游客1060万人。百老汇全年共卖出1234万张票,其中美国国内游客购买555万张,国际游客购买227万张,本地人买了452万张。百老汇每年为纽约贡献超过22亿美元。据统计,国外游客的花费大约是本国游客的10倍。

音乐剧的制作成本大约在96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赔钱的,只有1/4可以收回成本。音乐剧平均收回成本的时间为一年多,少于这个时间,必定赔钱。所以百老汇对推出新剧目是非常慎重的。2012年,百老汇共推9部新的音乐剧、2部返回演出和4部旧剧重排。不过,虽然音乐剧成功率不高,但一旦成功收益非常高。正是靠这1/4,维持了百老汇演艺产业的繁荣。

在保持上座率的前提下,一部音乐剧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演出持续的时间。收回成本后,每演出一场,都会有不菲的收入。所以,百老汇的剧目常常成年累月上演。拿《猫》来说,从1982年10月开始上演到2000年6月落幕,上演时间长达18年之久。1997年的统计数字显示,《猫》上演了7397场,售票3000万张,票房收入约3.8亿美元,并带动附近社区相关行业经济收入达30亿美元。相比之下,林肯中心更看重作品的艺术性、创新性、实验性,用不着等到收回成本就要换新剧目了。因此,有时候百老汇的老板会把一些他们发现的艺术性较强,但票房没有把握的剧目推荐给林肯中心演出。

对中国演出业的启示

林肯中心和百老汇,一个“烧钱”,一个赚钱。应该说,这两种运营模式都是成功的,都奠定了自己世界顶级的地位。认真研究这两种模式,都能给国内演出业带来有益的启示。

林肯中心所热衷的艺术品种,有些类似我们所说的“高雅艺术”,他们不会请著名的摇滚明星演出,也不会上映好莱坞的大片。只有他们认为是具有历史价值的作品才能演出。这种模式高度依赖于捐赠资金,在我国恐怕还需要探索相当长一段时期。但我们可否先进行一些低限度的尝试,比如能否以美国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一些的限额来进行捐赠?这样对于国家税收影响很小,却为文化艺术事业铺开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资金通道。

百老汇演艺业则表明,演艺业并不是只能“烧钱”,同样也能成为支柱产业。百老汇的演出相对而言比较“俗”,他们对艺术的追求似乎只不过是追求商业利润的一个手段,但其底线并不低,绝对没有“俗”到像中国国内一些综艺节目的程度。百老汇产业高度依赖于旅游业,其所在地纽约为世界大都市、旅游胜地,具有天然优势,其他城市自然是难以完全复制,但他们对观众的高度重视,对经济规律的尊重,对成本核算的锱铢必较以及他们的世界眼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需要指出的是,林肯中心的艺术表演并不“小众”,其上座率都不会低于75%。另外,无论是林肯中心,还是百老汇,都没有“赠票”的困扰。


标签:纽约演出业艺术与商业共生的启示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