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科幻园区投资百亿引争论 中国科幻撑得起一个产业?

时间:2013-11-19 9:21:26  作者:吴 越  来源:文汇报  查看:357  评论:0
内容摘要:国内首个“中国科幻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近日在四川成都揭开面纱。根据规划,园区占地1000亩,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出品方《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万时红向本报透露,该项建设有望在2014年上半年通过审批。

国内首个“中国科幻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近日在四川成都揭开面纱。根据规划,园区占地1000亩,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出品方《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万时红向本报透露,该项建设有望在2014年上半年通过审批。

这个大动作引起科幻文学界的不同反应。记者了解到,当前中国科幻的原创水平是否已经发展到“产业化”和“园区化”的程度,业内看法并非一致:有人认为这一步迈得有点大,科幻文学地位边缘,阅读也尚未形成气候,提产业更像是玩“概念”;也有人提出,时间不等人,要发展就要看长远一点。   

一年出版200种科幻图书已算乐观   

科幻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坦率地说,截至目前,中国科幻原创力还不足以成为一座产业大厦的“地基”,“量不够,质也不够”。   

“国外科幻产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图书、电影、游戏、主题公园,与咨询、设计、科技创新等领域也有交集。”吴岩说,中国的现状是,图书业还没发展起来,其它行业差得更远。国内现有两家专门发表科幻原创作品的杂志,《科幻世界》和《新科幻》(原名《科幻大王》),每种杂志每期能够发表的作品数量为5至7篇,一年不到200篇。再看一看图书出版市场,科幻文学作品相对边缘,每年能出版200种就已经很乐观。   

在有限的数量中,蕴含独特科幻创意的作品就更少了。吴岩说,如果真有不少商家等着开发中国科幻作品,那他们要做好供给不足的心理准备。   

全国能连续写作的科幻作者不到100个   

产业化前景让《科幻世界》杂志副主编姚海军喜忧参半,他告诉记者,作者队伍应该是中国科幻产业能不能起来的核心资源,但现在还很薄弱。   

姚海军说:“别看刘慈欣的《三体》引发了中国科幻话题的热潮,我了解的情况是,坚持每年发表科幻作品的作者不到100个。这是中国科幻绕不过去的瓶颈。”   

吴岩向记者分析:“现在国内科幻文坛上最活跃的还是一批50岁上下的60后作家。70后的作品其实更多地属于城市文学,最早地写起了电脑生活、网络生活。80后冒出了一批不错的写作者,优点是和国际接轨快,和影视走得近,欠缺也很明显,阅历不够。”   

一个科幻作品改编权开价1000元   

“有这么大的市场空白,不做很可惜。”《科幻世界》社长万时红对记者传递了乐观的看法。他说:“中国科幻原创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也许还有一些差距,但是要看到,当前的创作从来没有处在过这么好的时期。我认为中国科幻的原创力足以带动科幻产业起步,要有耐心。”   

根据规划,“科幻产业园区力争建成全国乃至全球科幻迷的乐园,中国科幻影视的拍摄、制作、放映基地,中国科幻创新教育示范中心,以及中国科幻产品研发孵化集聚区”。园区将内置科幻博物馆、机器生物馆、科幻影城、科幻版权运营中心、科幻嘉年华主题公园等项目。   

面临可能是中国科幻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契机,姚海军想到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为内容争取利益、为创意呼吁尊严。“起码有望把科幻界文学奖项的奖金额度提高,让好的作品得到与之相符的商业回报。”曾有一个电影公司来购买《科幻世界》旗下一位年轻作家的作品改编权,开价1000元人民币。姚海军回敬道:“太搞笑。”


标签:科幻园区投资百亿引争论 中国科幻撑得起一个产业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