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叶永烈谈《十万个为什么》:书名是美丽的误译

时间:2013-12-27 8:32:02  作者:吴红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查看:335  评论:0
内容摘要:中国科普读物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当属家喻户晓的《十万个为什么》,其总发行量已超过1亿册。从1961年第一版到今年第六版,唯一的版版参与的作者叶永烈,日前在江苏省第六次科普作家代表大会上,向听众讲述了亲身经历《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故事。

中国科普读物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当属家喻户晓的《十万个为什么》,其总发行量已超过1亿册。从1961年第一版到今年第六版,唯一的版版参与的作者叶永烈,日前在江苏省第六次科普作家代表大会上,向听众讲述了亲身经历《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故事。

叶永烈11岁时发表第一篇作品,19岁时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最年轻也是写得最多的作者,21岁又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他说:“上小学时我的第一张成绩报告单,语文和作文考试都是40分。我没有气馁,五年级时写了一首诗投入《浙南日报》设置的投稿箱。该报发表了我的首篇作品,豆腐干大的文章引发了我浓厚的写作兴趣。”   

考上北京大学化学专业后,叶永烈说,“我仍热爱写作。不经意间看到北京科协办的科学小报,投了一篇科学小品给采用发表了。此后,我来了‘灵感’,就用文学手法写科普书,把那十几篇化学小品编成一本《碳的故事》,投稿给少年儿童出版社。该社做些修改后刊用了,这是我首次正式出版的书。1960年,该社邀请我参与《十万个为什么》写作。”他写了化学、农业和生物三个分册的326个“为什么”,占全书总篇幅三分之一。由此,北大三年级学生、18岁的他,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最年轻作者。   

谈及《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名,叶永烈表示,“那是一个美丽的误译”。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书名,“借用”了苏联作家伊林的同名科普读物,只是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多一个副标题—“室内旅行记”。而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如他自己所言,是借用英国诗人吉百龄的诗句。但是,吉百龄的原诗若译成中文,应该是“一百万个怎么样,两百万个在哪里,七百万个为什么”。叶永烈解释说,“‘十万个为什么’是俄译者的误译。因为有了这个‘美丽的误译’,才有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样响亮的书名。倘若把书名叫做《七百万个为什么》,那才别扭呢!”   

自1961年《十万个为什么》出版第一版,到2013年出版第六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叶永烈一直坚持参与。叶永烈说自己“写作最轻松的是第一版,因为当时不知道该书今后的社会影响非常大,所以没负担,文笔生动活泼,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科学,读者反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规定上中学的儿子放暑假时每天看40页《十万个为什么》,要儿子‘看不懂就问我’。据说,周恩来总理非常喜欢《十万个为什么》,他的座车里就放了一套,顺手翻阅。最压抑的,是文革中出版的第三版,社会流行‘知识越多越反动’风气,突出政治术语,极左思潮。尽管我挨了批斗,但是还要我参与写作。”   

叶永烈介绍,最新面市的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是精装本,出了18个分册,平装本将于明年春节前后与读者见面。新版书曾向社会广大读者征集了3万多个新的“为什么”,由两院院士挂帅审定稿件。他自己参与写作的化学分册,包括了“三聚氰胺”、“塑化剂”、“玻璃幕墙”、“地沟油”等最新的民生科普内容。

本报通讯员 宋北辰


标签:书名是美丽的误译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