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宏观论坛

拿什么盘活中产阶层存量

时间:2014-7-15 10:09:51  作者:张茉楠  来源:新华网-思客  查看:212  评论:0
内容摘要:中产阶层曾是老牌发达国家的中坚力量,但近些年形势却发生了逆转。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收入两级化不断加剧,以及社会不平衡性的增强,全球中产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

中产阶层曾是老牌发达国家的中坚力量,但近些年形势却发生了逆转。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收入两级化不断加剧,以及社会不平衡性的增强,全球中产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不断攀升的失业率,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全球中产面临坍塌危险,橄榄型社会有向“M型社会”演变的倾向。可以说,中产阶层的发展成熟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程度,大国崛起必须依赖于新兴中产阶层崛起。

过去二、三十年来美国经济景气,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中产阶层靠信贷支撑的过度消费基础之上,但以次贷危机为标志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中产阶级冲击最大。美国经济学家曾表示担忧,担心失去中产消费动力,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将遥遥无期。因此,“拯救中产阶层行动”成为奥巴马政府“救市行动”之一。2009年2月奥巴马组建了“中产阶层劳工家庭特别小组”,研究为中产阶层特别是下中阶层提供支持。此后,奥巴马提出政策重点转向创造就业、改善社会福利,以帮助陷入困境的美国中产阶层渡过难关。近两年,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复苏,股票市场持续大幅飙升以及新增就业的增加,美国中产阶级家庭资产负债表和财富状况出现了明显的改善,美国经济步入了一轮增长新周期。   

相比美欧等发达国家,我国中产阶层压力近几年骤增。当前,我国中产规模到底有多大并无特别权威数据,不同研究机构有不同说法,且衡量中产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2010年亚洲银行发布了一份名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称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为8.17亿。该报告采用的指标为每天消费2-20美元的人群,亚行把这部分中产阶级又划分为“底层”、“中层”和“高层”三类。报告认为中国有3.03亿人属于底层中产阶级,另外5亿人属于中、高层的中产阶级。而中国社科院报告曾指出,中国中产规模比例为23%左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水平。   

事实上,在整体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快速增长比较困难,“被中产”的感受非常普遍。根据世行报告,近十年我国贫富分化趋于严重。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6年升至0.496,2007年一度达到为0.48,随后近几年基尼系数有所回落,但城乡、区域、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仍较为严重。   

中等收入群体主要靠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要素获得收入,但从我国的要素分配结构看,物质资本挤占了劳动和人力资本。生产率的提升得益于资本生产率的提升而非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因此初次分配中资本占比增加。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在这样一个工业化阶段,资本收入占比提升是一个自然且必然的趋势。资本相对于劳动处于强势地位,实际上挤占了劳动率提升应得的那部分收入。   

中产阶层可以托起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消费市场。十八大曾提出,要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创造64万亿元购买力的目标。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居民投资渠道狭窄,股票市场长期低迷导致财富缩水,也大大压低了中产的消费能力,挤占了人力资本的未来投资。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甚至透支了三代人的财富,很大程度上房产已起到了第三次财富分配的作用,加速财富分配分化。因此,新一轮改革必须为新兴中产的崛起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   

首先,完善财产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显得颇为重要。而完善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制度则是我国中产阶级壮大的前提条件。保护私有财产有助于创造出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以创业带动财富创造。   

其次,全面落实十八大三中全会议题,尽快出台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不仅要完善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更要致力于增加百姓财产性收入,切实降低宏观总税负,真正实现收入分配改革“调高、扩中、提低”的目标。   

再者,对住房市场制度和供给体系应进行彻底改革,可借鉴新加坡为“储蓄保险型”住房保障模式,以政府强制储蓄,建立以中央公积金为核心的住房保障体系。尽快启动住房市场“双轨制”,将投资性需求和奢侈性住房交由市场,而对真正出于消费性和自主性住房需求的交由政府,根据不同层次住房需求对土地供应和金融支持做出合理安排。同时,相应的土地政策、财税政策、保障政策、金融政策等加以明确的划分与定位,不能再重复过去那种应急式的短期急风暴雨的政策。   

此外,除了物质财富之外,壮大“中产”的基础是人力资本,国家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公共教育投入,并通过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改革,构建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壁垒,挖掘中产阶层更大的发展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盘活中产存量对激发经济活力,推动新兴大国的崛起至关重要。返回中华智库园网首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

拿什么盘活中产阶层存量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库园订阅号)


标签:拿什么盘活中产阶层存量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