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军事论坛

从战略全局上谋势布局(《毛泽东军事战略》选载32)

时间:2015-8-3 9:31:22  作者:陈 宇  来源:中华智库园  查看:574  评论:0
内容摘要:从战略全局上谋势布局(《毛泽东军事战略》选载32)

从战略全局上谋势布局,因势利导

谋势布局,需要整体性思维方式,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形势、认识规律、制定战略非常重要。审时度势,适时进行战略转变。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整体和运动过程而存在的。事物的全局,就是由诸多要素、方面、部分、阶段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结构和动态的发展过程。战略思维作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要有整体性的意识和特质。战争的形态是在不断否定旧的作战方式中发展的,要适时实行转换以主要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使战争形式符合现实战争特点和作战任务的变化。

照顾全局,要有整体观念,就是对工作进行全局谋划,不能只局限于局部、部分而丢了全局和整体。毛泽东指出:“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76页)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与目光短浅、局限于眼前利害,是战略家与庸俗事务家的重大区别。高瞻远瞩,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立足当前又放眼未来。

毛泽东是一个善于统筹全局、高瞻远瞩的军事战略家。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各个时期和各个战略阶段,他都善于立足全局,运用创造性、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制定战略方针,确定战略目标,进行战略部署,指导战略行动。l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以后,毛泽东十分清楚蒋介石是不会容共的,于是力排众议,提出了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配合国民党作战的战略方针,为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l938年春,毛泽东看到河北、山东平原地区日军兵力空虚,立刻作出八路军从华北山地进入到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重大决策,一方面使八路军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使华中的新四军同八路军联成了一片,形成了极有利于我的局面。还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便看到了东北地区的重要,提出有了东北4省我们就有了胜利的基础,为解放战争抢占东北争取了时间。此外,毛泽东在指挥作战方面的谋局布阵,也充分显示了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如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对三大战役的部署与指挥等,都是大谋略、大手笔,很难有人与之匹敌。

毛泽东还极善于从战略全局上因势利导,将不利转化为有利。如长征途中的土城战斗虽然失利,毛泽东却审时度势,断然撤出,一渡赤水调动敌人,最后演出了四渡赤水大幅度机动制敌歼敌的活剧。再如“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遭到毁灭性打击,中共所领导的武装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大损失,这看似是中共的大悲剧。然而,毛泽东却因势利导,发起政治攻势,重建新四军军部,把新四军从带有统一战线色彩的军队变成了由中共完全独立控制的武装力量,使其在大江南北迅猛发展,成为日后与蒋介石国民党军争天下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还有解放台湾的计划搁浅、攻打金门不克,后来却因势利导干脆不攻,演出了金门炮战这样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杰作。毛泽东指导战争的着眼点,是紧紧盯住全局利益,善于从整个战略全局上谋局造势,重谋势,善造势,巧乘势,正确处理战争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紧紧围绕谋篇布局,创造有利的战略态势,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待续】返回中华智库园网首页


标签:毛泽东军事战略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