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闳言高论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观察与综述之十

时间:2015-10-27 8:52:20  作者:陈 宇  来源:中华智库园  查看:356  评论:0
内容摘要:中国在实现文明复兴的进程中,在初步探索出一条成功道路的同时,也面临着深层次问题。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观察与综述之十

世纪盛会 思想盛宴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观察与综述(之十)

 

十、问题•忠告•提示

中国在实现文明复兴的进程中,在初步探索出一条成功道路的同时,也面临着深层次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不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主要还是理论自身创新不够,导致对发生变化的现实的解释力不够,说服力下降。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作为现实基础,对理论本身的内容、逻辑范式等进行创新。

有学者指出,历史的轨道是单向、单轨。历史的列车开过去就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也不可能回去了,就像自然人的妄想“返老还童”一样,可以延长生命,但老人不可能再回到童年。社会发展也只能沿着一条路径轨迹前进,幻想的其他轨迹再美好也终究不是历史现实。承认中国道路,但必须努力纠偏,使其向着更加有利于劳动阶级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前进。

许多有识之士不乏忧国忧民的高见,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社会公平正义日趋消弱、劳动阶级主人翁地位沦丧、宪法规定的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陷落等重大问题深表担忧。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有严格区别的,最大区别点应该是以私有制为主还是以公有制为主,否则就无法予以区分。不辨是非、不争论是非科学的,也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与公有制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会展现出不同的社会景象,现在已经反映在中国大地上,是与社会主义本质背道而驰的景象。目前,中国所出现的这些负能量积重难返等社会问题,不能不说是前段时间市场化、私有化成分过多造成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差异已经出现,忽视这个问题的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在社会基础的层面上就会受到损害。

有学者指出,尽管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了劳动阶级的温饱乃至小康,但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列强侵略殖民的废墟上主要解决“站起来”的问题。毋庸置疑,历史若是再给毛泽东一些时间,不仅是“站起来”的历史命题,还会解决人民温饱、国家富强的大课题。今日中国大地上,奇迹般地存在着被私有化、市场化海洋包围的孤岛华西村、南街村等范例,他们不仅按照毛泽东思想建立和保留了公有制经济,强化了劳动阶级当家作主的地位,保持了人民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平等、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原则,成为挺立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面面难得的旗帜。

中国要发展,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回归服务劳动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共产党基本教义,千万不能左右摇摆,患政治上的幼稚病,必须诚恳地向真正给人民带来好处、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理论创造者、实践者学习和致敬。

一个人的幸福感并非决定于物资的丰富,而与心灵感受有直接关系。在于相互对比,纵横对比,特别是与身边的人比。感到低于别人的不平等了,就会没有幸福感。外国人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国家的学者感到,现今的中国人已经活得很幸福了,但中国学者说,我并没有感到幸福,特别是生活在底层的民众并没有感到幸福,这种“感不到”应是评价幸福指数的标准。问题何在,在于他们与身边的富豪之比,与媒体中整天炫耀的挥金如土的影星比。因此说,一部分人的富裕,贫富差距悬殊过大,肯定不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绝不能让劳动者感到活得窝囊、悲哀,必须保证社会平等,生活水平悬殊不大。

我们不是要回归已经过去的毛泽东时代,而是要学习借鉴我们自己在马克思主义轨道上前进的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中国最大的群体——劳动阶级,服务人类社会。遵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则,不能再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呐喊助威,而应该脚踏实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能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思想指导武器。

不要忘记上层建筑(国家机器)能够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从“政治问题经济解决”,回到“经济问题政治解决”。当前的强力反腐、群众路线教育,即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反作用。听任经济机制发生消极作用,放弃政治领导,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也不符合中国现实的要求。

有学者提出,在以往的官方文件中,常出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排列句式,那么,习近平的治国理念又应该怎样高度凝练概括呢?目前,有 “中国梦”、“习近平理想”、“伟大复兴理想”、治国理论思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概括。有学者提出,可以把“邓三科”及习近平中国梦理想,统一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洁准确。还有“邓三科”的历史阶段划分标志是什么?理论飞跃的标志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必须回答的理论问题。为此,还有一些问题必须厘清,如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区分,领袖个体思想与集体智慧的区分,理论家和思想家的区分,理性和党性的区分,等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创造性重撰,不应把它看做是封闭的,而应当是开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停留在语言表达的概念形式上,而应注重实质的理解;不应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做是出于纯粹的理论动机,而应看作是二者的双重创新。

有学者指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仅当做文化来研究,甚至在学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曲解马克思主义。有学者则指出,批评学术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应有学院派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是有作用的,理论也是鲜活的。

有学者系统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资本、国家三元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三条现代化道路的走向,阐释了以国家为主导的专制霸权主义、以资本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以劳动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认为以劳动为基础的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目标。中国在探索新道路时期,应在这一目标基础上重新优化三元结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国道路提供源头活水。

中国道路的经验是什么?中国道路的成功是一个例外?还是一个可供仿效的模式。中国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如马克思主义与市场规律怎样进一步相结合?工业化道路是否还要进一步展开私有化、自由化的改革?

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不可能仅是中国化,或朝鲜化、古巴化、越南化。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和道路,不可能是唯一的一种。美国梦是“富豪命运共同体”的寡头政治梦,马克思主义关心的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的解放。因此,中国梦应以马克思主义全球化为中国道路的根据,发展共赢,实现人民之梦、人类之梦。就价值观而言,目前国际上的参照,多关注美国的价值观,而中国价值观也许更具有世界意义。

应注意到,中国的快速发展,把更大精力花在经济建设上,也带来灾难性的环境破坏。有国外学者评论说“污染是比文革更大的危害”。有中国学者反驳说“污染没有外面宣传的那么严重”;有学者说“提醒中国应更多的关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本意应是可取的”。

有学者对市场化的文化提出批评,认为当今时代的文化沦为市场的奴仆,已经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精品。文化从映射历史矛盾中来,也反映着现实。精神上的荒野化,道德上的丑恶化,使人成为市场上被交换的物,已经是不完全意义上的自然人、自由人。市场环境中的画作关注的是否卖得出去,画展上的画也是拿来买卖的。市场成为一切文化的追求,人成为金钱和网络的奴隶,市场和网络把人俘虏了。作为市场的文化艺术,起点和终点都是服务于金钱,已经没有艺术可言。影像虚拟,男女情感也归结于技术。文化影响市场,市场影响文化,两者在相对独立中相互影响。来自俄罗斯的学者说,一些大剧场也上演诗人普希金等高尚人物的戏剧,但内容是能换成金钱的丑陋演出,在中国一些地方的文艺演出,情况何尝又不是如此。人不应只有工作的时间,不应一味地追逐物质的高端消费,还应给心灵留下时间和空间,亲近大自然和社会,有中国山水画的情操。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在学而知、学而信、学而用上用功着力。接续历史,增强自信,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真正读懂马克思原著,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次大会为不同国家的学者呈现出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不同视角和方法,通过深耕文本和厘清现实,马克思主义把人类共同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共同推动世界文明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当今世界,召开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中国当之无愧,别人无法替代;北京大学是东方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地,并且历来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镇,在北大召开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北大当之无愧,别人也无法替代。中国高校在百年前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之一,今天仍然是。北大在高校中尤其是具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思想先声传统,在北大召开这次大会,愈显得意义非同寻常。这次大会的突出特点是:世界性,大规模,高规格,高水平,高热情,受到各方及互联网上网民的高度关注,说明社会对新世纪新思想有着迫切的需求。这次大会,有着思想新启蒙运动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道路进程中的大事。这是一个开端,也必将是一个持续发展,将彪炳史册。

运笔至此,本文行将结束。有一个声音如洪钟巨响在历史天空,那是整180年前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前夕写下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文,这段文字也正是这次大会专场音乐会中北大学子用多国语言所朗诵:“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完)返回中华智库园网首页

陈宇 摄影/文


标签: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观察与综述之十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