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闳言高论

熔其铁矛,铸我钢盾

时间:2016-1-20 13:54:56  作者:陈 宇  来源:中华智库园  查看:480  评论:0
内容摘要:福山的这部著作,政治立场很鲜明。他坚挺资本主义,而否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以很大篇幅论断“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共产主义试图依靠国家权力消灭经济上不平等的时代的尾声”。

“大战略读书汇”文选

熔其铁矛,铸我钢盾

熔其铁矛,铸我钢盾


熔其铁矛,铸我钢盾

——读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福山的这部著作,政治立场很鲜明。他坚挺资本主义,而否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以很大篇幅论断“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共产主义试图依靠国家权力消灭经济上不平等的时代的尾声”。虽然偏颇及错误多多,但其中的一些观点和论据不能不说也戳到了社会主义的软肋和要害之处。这样的论著,恰好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旁观者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另外一个视角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意想不到的“指点”和警示。本文择其要点,主要就以下几个观点加以阐述。

第一,实现工业化,必先城市化。

本书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值得注意,这即是福山在论述社会发展中所阐明的:工业社会首先必须是城市化。因为只有城市才能充分提供现代工业所需要的熟练工人,还因为城市拥有支持大型高度专业化企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劳动市场如果要有效运作,劳动力就必须流动:工人不能永久地被拴在一个特定的工作、地点或社会关系上,而必须可以自由地流动,自由地学习新技术和新工作,并且自由地向更高的出价者出卖劳动力。这种现象强有力地摧毁了部落、氏族、大家庭、宗教派别等传统的社会集团。传统社会集团在某些方面更能满足人性,但它们的组织不具备经济效率的合理原则,其活力正每况愈下。

“社会发展机制”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解释历史,但得出一个完全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工业世界中,工人只是机器的奴隶。正是这些发自“自然的人”的生产和消费的欲望,致使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不愿种地而想到大工厂或大公司去就业,抛弃祖业,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获得教育和遵守时间的纪律。然而,与马克思的初衷相悖,这种允许人们以最平等的方式生产和消费最大数量产品的社会,并不是一种共产主义社会,而是一种资本主义社会。

福山的这个观点,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建设有着“点化”意义。2015年11月,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把“城市化”作为目前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大课题。但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把“工业化”和“城市化”二者密切联系到一起;“乡土中国”怎样过渡到“工业化”和“城市化”,我们还欠缺思想理论准备和具体的操作手段。怎样解决城乡差距,解决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的现实问题,怎样在“城市化”中的进程中推进“工业化”?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面临的时代大战略。

第二,发展科技生产力,以消除贫富差别。

缩小和消除贫富差别,有发展生产、合理分配、慈善救济等多种手段。福山认为,科技进步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能更多地实现人的自由,以此推动共同富裕。

马克思所预言的自由王国——共产主义社会,实行一天4小时工作制,也就是一种生产力极高的社会。一个人在上午的劳动,完全可以满足他本人及其家人的所有自然需要,下午和晚上可以去打猎,或者去写诗或当一个文学评论家。这种闲暇时间的得来,来自于科技生产力对人工的替代和加强。为此,马克思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主要取决于机器生产(即技术的应用)而不是劳动分工。科学技术可以消除城乡、石油大王和油田工人、投资银行和垃圾回收业之间的差别,并创立一种人们可以“早晨打猎,中午钓鱼,傍晚饲养家畜,晚饭后研究艺术”的社会。

当然,科学进步不仅有赖于科学探索的自由,而且有赖于整个社会和政治制度向言论自由和参与开放。必须从世界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的高度,来认识过去几个世纪中真正世界文化的出现,而世界文化则以科技主导的经济增长及其产生和维系所必需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为核心。马克思曾预言,共产主义首先会在像德国这样的拥有巨大的工业无产者的发达国家实现,但实际上却先在半工业化半西化的俄罗斯,后来在农民和农业占主导地位的中国首先实现。由此看来,科技进步是一个综合实力。

第三,创新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常动力。

本书论述“历史的终结”,必然回答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福山认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福山写道:“马列主义作为一个经济体系,高度复杂和充满活力的后工业经济世界就是它们的滑铁卢。中央计划经济的失败,说到底与技术创新问题有关。中央计划经济相对于合理的市场调查决策,或者相对于新技术与生产过程的有效结合都是不成功的。面对现代经济的复杂性,中央集权化的官僚制度无论技术有多么先进都无能为力。没有合理的价格体系,经营自主权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损害了人力资本中最重要的因素——工作精神。”而“责任是自由和创新精神的起点。”

科学研究需要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才可以自由地思考和交流,而且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发明能得到奖励,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成果。苏联和中国都鼓励科学研究,并在航天和武器制造等领域采用物质刺激来推动技术创新。但是,现代经济的技术创新应当是全方位的,不仅在高科技领域,而且在更平凡的领域,包括汉堡包的营销和创造一项新的保险等等,都需要技术。苏联过去对核物理学家给予很高的待遇,但对设计经常发生爆炸的电视机的工程师以及向新的消费者推销新产品的人却漠不关心。技术创新和劳动分工的高度复杂化,使经济在所有层面上对技术知识的需要大大增加,随之使人民通常偏爱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这不仅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还包括所有支持他们的社会结构,如公立学校、大学及通信产业。现代经济生产中更高的信息含量代表着从事传统制造业的人越来越少,而从事服务业(专业人员,经理,白领,从事贸易、营销和金融业的人员,以及政府职员和医务人员等等)则越来越多。

新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从新技术首次发现到其商业化之间所需的平均时间,从1880年到1919年之间的30年,缩短到1919年到1945年之间的16年,在1945年到1967年之间缩短为9年。这一数字,随着诸如计算机和软件这一类最先进技术中产品周期的缩短,此类时间已是用月而不是用年来计量。但这种数字还没有反映出1945年以来产品和服务品种的多样性已经令人难以置信(其中许多我们从来闻所未闻),也没有体现此类经济和新技术的复杂性不仅在科学和设计方面,而且在营销、融资和销售方面。

第四,找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平衡点。

人的生存,社会的发展,都有赖于经济。经济就在每个人的身边,众人都在热论经济,但能把经济真正弄明白的人不多。1953年,著名经济学家庇隆写信给智利总统卡罗斯•伊瓦涅斯,指出:“每个人都用担心经济崩溃来吓唬你。然而,所有这些都是一个谎言。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比经济更具有弹性。每个人对它都如此恐惧,原因在于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懂得经济。”当今世界,存在两大主流经济,或者说是世界经济已经被分化为两大体系,这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福山在本书中指出了计划经济(他称作“中央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他称作自由市场)各自的利弊,比较客观地论证两者的优劣及发展。并认为:“在当今的政治领域中,我们更倾向于把政治视为经济利益集团的权力之争,一种分配财富及其他生活物资的斗争。”“技术先进的资本主义与政治专制主义共存”。

(1)计划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福山认为:“中央计划经济比在自由市场中运作的自由国家,更为有效,速度也更快。中央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的无政府运作方式更具有效率,而且国有化的工业,比私有工业更有能力实现工厂和设备的现代化。”

所有正在进行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肯定会越来越相似:它们都会在中央集权的国家的基础上实现民族统一,推动城市化,用从功能和效率上讲具有经济合理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来取代部落、教派或家族式等传统社会组织形式,并对本国公民实行全民教育。由于世界市场和消费至上文化的广泛传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尽管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可以有较高的工业化水平,能创造民主社会无法达到的经济增长率,但在信息和技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后工业经济”时代里,这种经济体制会却变得极不适宜。福山还认识到:“弱者的队伍在日益壮大。”而“专制主义最根本的失败是它在控制思想方面的失败。”特别强调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并结论性地指出:“尼采的‘最后之人’实际上是一个获得胜利的奴隶。”

福山认为,计划经济的短板是缺乏创新精神和激励工作精神。作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应重点在这两个方面下大功夫,改造和补充其不足。

(2)市场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亚洲战后的经济奇迹证明,资本主义是一条所有国家都可以走的经济发展道路。

福山在本书中用了最大的篇幅,论述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优长,在此不赘。但他也承认:资本主义创造了贫富差别,而且必定会形成一种事实上就是不平等认可的劳动分工。自由民主制度,依然是不平等地承认本应是平等的人。“资本主义不论对于传统主义宗教的右翼,还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左翼,其名声都是道德沦丧。但资本主义已经被证明在成熟的工业经济条件下,在开发和使用技术以及适应全球劳动分工迅速变化的条件方面比中央计划制度更有效率。”自由是对以私有财产和市场为基础的自由经济活动和经济往来的权利的认可。由于“资本主义”这个词汇多年来受到如此多的贬损,所以最近已改为“自由市场经济”这一时髦的称呼。这两个词都是经济自由可以接受的概念。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表面上的资本主义,而实际上都奉行重商主义,并且所有具有影响的国家部门都是以经济公正的名义建立起来的。

福山在书中还试图解释资本主义的代言人“资产阶级”,论说道:“自由社会最典型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人,他后来被贬义地称为资产阶级。所谓资产阶级,实际上是一种勤俭节约、只关心自己的人。这种人不需要具有公共精神、爱国精神,也不关心周围人的利益。我们不清楚为什么一个自由国家的公民,尤其是霍布斯所描述的那种人为什么会参军上战场为国家献身。如果一个人最根本的自然权利是自我保存,那么又如何解释他没有带着自己的钱财和家人逃跑而是为国家而死呢?”

福山的最终结论,是赞赏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他认为,可能存在一种适用所有时期和所有人的世界普遍史,即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的发展,连同它的伴侣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展,已成为最近400年最为显著的宏观政治现象。经济思想领域的自由化革命,正在与全球的政治自由化进程相伴而行。世界上所有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最成功的民主国家。20世纪最清醒、最有思想的人还不敢断言,世界正在朝着西方认为是正确并人道的政治制度,即自由民主制度方向发展。现在的人类历史,仅仅是动物和植物历史的继续,有可能编写一部人类的世界普遍史。如果人们能发掘出这部世界普遍史,必然能起到一种不受宗教约束的自然神学的作用,也即是对历史终结时代所有存在的事物的一种诠释。

福山的论说分析,我们不一定赞同,但他所言,也有可以借鉴的道理。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国家计划经济为主导,两种经济兼容并包。问题的关键,现在在于怎样找准两种经济的平衡点,各取所长,各去所短,真正显露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功效来。

福山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也有着很多评价,其中指出了不足,也高度赞赏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他说:“中国领导人计算过,可以通过发挥中国现代化和改革的作用,而不是死守马克思的教条来确保其领导的合法性。”“邓小平虽然继续在口头上忠实于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而实际上却在农村恢复了私有制,并把国家向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开放。经济改革的启动,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对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的失败最早的明确承认。”“国家允许存在私营经济,便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制主义。”“中国共产党允许较大的经济自由,但不允许任何政治自由,其改革便无法彻底进行。”福山的此番言论,并不十分到位和恰当,但他所表达的意思,正如中医理论的“变则通,不通则痛,通则不通”思想,应是我们加以坚持和深化认识的。

福山在书中有言:“一个不断受到批评的社会,才是惟一能够生存的社会,但同时也是最脆弱的社会。”强大的中国有自信心接受任何人的批评,不论是善意的批评,还是恶意的诽谤,我们都能接受。他指出了我们的缺点,如果确实言之有理,那么,我们就欣喜地改正;如果言之过激,我们也不妨就此有个思想准备和手段上的防备,防患于未然。总之,熔炼其攻击之铁矛,铸造我坚固的钢盾,应是此书的重要现实“指导”意义所在。有那么两三条管用的,茅塞顿开的,读此书,足矣!返回中华智库园网首页


标签:大战略读书汇 陈宇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