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湖北恩施市一口气变更60个地名 百姓为何不买账

时间:2018-12-23 9:57:34  作者:于立生  来源:钱江晚报  查看:173  评论:0
内容摘要:日前,湖北恩施市政府官网发布的,落款为恩施市民政局的《关于城区部分街道命名更名的公示》,引发当地舆论强烈质疑。

一口气拟命名、更名城区60条街道?日前,湖北恩施市政府官网发布的,落款为恩施市民政局的《关于城区部分街道命名更名的公示》,引发当地舆论强烈质疑。   

纵观民意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地名变更关涉文化传承问题;而文化的本质,即人化。一些当地市民耳熟能详、深入人心的老地名,如金龙大道、金凤大道等,一下说改就改了,这让生于斯、长于斯的他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其二,此次命名、更名的11条主干道中的8个,都一一对应、分别直接套用了恩施州的8个下辖市县名,如恩施大道、利川大道等;而没和相关地点的具体风貌结合起来。这显得机械生硬,没有个性特色,缺失人文底蕴。这就好比成都市的著名地标九眼桥,若改成以成都市的下辖县如金堂县县名为名,改叫金堂桥,那岂不是太生拉硬拽和煞风景了?   

其三,命名本当尽量讲求高识别度,讲求唯一性、排他性。可此次恩施市民政局公示的部分街道拟命名,与周边市县即恩施州其他下辖市县的街道重名了,呈现出失序乱象。譬如,有市民就称:“拟命名的道路与市县政府所在地的道路重命,导航地图搜出来N多结果,估计外来游客要混乱。本地人都要怀疑人生了。”也有市民调侃:“‘我在恩施(市)的建始大道,没在建始(县)的建始大道!’心累……”这只会给市民出行带来现实干扰。   

何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且先不说地名变更涉及文化传承,本就兹事体大。单以现实层面而言,地名变更也是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连锁反应的事。比如,会带来地图书籍、公民户籍证件、单位印章、商户牌匾等等的一系列同步变更,耗时耗力耗钱——各项以旧换新,将消耗难以计数的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同时,自然也会影响到市民的出行问题。所以,这本质上就是个关涉重大公共利益的事。而对于事关重大公共利益事项的决策,众所周知,一个基本常识是,不应少了专家论证和公众听证的环节。   

可观乎恩施市民政局在街道命名、更名公示文告中的说法,却仅仅是“征求了部分社会知名人士、市属部门意见”而已。这般的程序简化、便宜行事,比“关门决策”好不到哪儿去,相关工作做得也太不充分了。   

说是征求了部分社会知名人士的意见,都有谁?组织民俗、历史地理(或沿革地理)、旅游、财政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行过科学论证没有?又可曾征集市民代表,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市民代表,组织召开听证会听取意见、建议?又可曾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进行社会征询、民意采集?   

没有对民意的尊重,没有对民意的充分听取及采纳,那么,相关街道命名、更名公示文告甫一出炉,就难免招致民意的强烈反弹、网友的一片吐槽。看起来,恩施市民政局的这份街道命名、更名公示文告,恐怕真得及早“收回成命”,回炉返工,才能平息汹汹舆情。   

随着城市化大力推进,好多城市扩容,道路新增,面貌发生了巨变;与之相伴生的区划调整、地名变更之类,也已寻常事。   

但地名沿革,如何做到传承有序——能不变的尽量不变;必须变的才去变;新增地名反映出相关地点特有风貌,为人喜闻乐见、普遍认可,则考验着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智慧。“开门命名”,重视专家意见和公众意见,集思广益,则是达致这一目标的正途。湖北恩施市一口气变更60个地名_百姓为何不买账

本报特约评论员 于立生


标签:变更60个地名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