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要闻热帖

eSIM可全国开通!与SIM卡有啥不同,资费一样吗?

时间:2019-3-30 10:04:14  作者:吴 涛  来源:中国新闻网  查看:179  评论:0
内容摘要:中国联通宣布,全国范围内开通eSIM。这意味着eSIM将大规模走进公众视野。eSIM到底是什么,相比普通SIM卡都有哪些优势?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吴涛)29日,中国联通宣布,全国范围内开通eSIM。这意味着eSIM将大规模走进公众视野。eSIM到底是什么,相比普通SIM卡都有哪些优势?

什么是eSIM?   

eSIM简单来说,就是电子化的SIM卡,是一个数据文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到移动终端。有了它,各种电子产品就能连接上网,接拨电话、发短信等。功能上和普通SIM卡无异。   

那什么样的设备能使用eSIM呢?任何可接入移动网络的设备都可使用eSIM。当然,前提是设备硬件支持eSIM。集成在硬件中eSIM方案,目前占用空间仅为Nano SIM卡的1/3,未来会向更小尺寸演进。   

eSIM技术使用范围很广,包括可穿戴设备、平板、PC以及其他终端,如智能音箱、智能后视镜、POS机等。涵盖运动、家庭、医疗、娱乐、教育等各类应用场景。   

甚至手机也可以使用eSIM,轻松实现双卡双待,而且用户可以同时接入两家甚至三家运营商,语音和数据分别使用不同的号码也可实现。   

eSIM有什么好处?   

高度集成的eSIM方案,首先能够解决SIM卡槽占用大量手机空间的难题。虽然现在SIM卡已经很小了,但是在手机越来越轻薄的趋势下,卡槽还是会制约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的外形设计和电池容量。   

此外,SIM卡槽还影响手机的防水性能。而eSIM集成在手机内部,不需要在机身上开槽,这可以提高手机的防水等级。   

使用eSIM方案,每一个移动终端都可独立使用移动网络上网,甚至打电话。你的各种设备再也不会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变成“砖头”了。   

使用eSIM,换运营商也无需更换SIM卡,用户不用费劲跑营业厅,动动手指在网上就能申请;对于运营商来说,用户不用SIM卡,也能省下一笔巨大的开支,毕竟他们的用户数都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   

eSIM的优势不仅限于手机、可穿戴设备使用方便,它在优越性还体现在恶劣环境应用上。例如运行在高温、低温、高振动的环境中,设备插拔卡非常容易损坏,eSIM就能完美地解决这些问题。   

怎么办理?贵不贵?  

说了这么多,既然eSIM全国范围内开通了,那怎么办理,又是如何收费的?据介绍,中国联通为eSIM可穿戴独立号码业务配置了多样的单产品及合约产品资费政策。   

对于单产品,提供两类政策,一类是eSIM专属副卡产品,作为手机主套餐的副卡,能与主套餐共享资源,合并计费。   

另一类是eSIM专属套餐产品,设置不同档位的资费套餐,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具体价位要咨询运营商或设备厂商。   

想必很多用户有疑问,手机怎么使用eSIM?实际上,eSIM在手机上的应用已开始。据苹果官网介绍,iPhone XS、iPhone XS Max 和 iPhone XR 可以通过一张Nano SIM 卡和eSIM 来使用双卡功能。可惜的是,目前国内iPhone暂不支持eSIM。   

现在eSIM应用状况如何?   

手机卡经历了最早的SIM卡,Mini-SIM卡,Micor-SIM卡,再进化为Nano SIM卡,越做越小,而最终形态有可能就是eSIM。   

目前,eSIM技术已被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伴侣等,下一步将在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等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且,eSIM发展趋势不错,中国联通29日发布的一份eSIM产业合作白皮书显示,到2021年,全球eSIM出货量将大幅增长,渗透率达50%。   

政策层面对eSIM也是支持的。2017年6月份,工信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指出,加快eSIM/软SIM在NB-IoT网络中的应用方案研究。   

三大运营商方面,中国联通此前已支持eSIM独立号码业务的华为运动手表;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7个城市支持iWatch 3和iWatch 4,并且用户已达20万。此次又率先全国范围内开通。

中国移动在2018年6月宣布,其“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于6月1日在正式启动,用户通过“一号双终端”业务,可实现手机与可穿戴设备的绑定,共享同一个号码、话费及流量套餐。   

另外一家运营商,中国电信在2018年10月份宣布,在上海、广州、成都及南京开通eSIM试点,但仅限当地手机账号开通使用。eSIM可全国开通!与SIM卡有啥不同,资费一样吗?


标签:eSIM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