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智圣书院

中华智圣书院建设纲要(草案)

时间:2012-5-2 17:35:24  作者:中华智库园  来源:  查看:640  评论:0
内容摘要:上篇 事业发展规划 文化创新是民族的血脉。当今世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文化发展、理论创新、顶端...

上篇 事业发展规划

文化创新是民族的血脉。当今世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文化发展、理论创新、顶端人才培养、社会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中华文化,进行理论创新、顶层人才培育、社会文化健康促进,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办学宗旨

以国家“十二五文化规划”精神为指导,“带动全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当代社会伟大实践结合,通过思想力研究、顶层人才教育、社会文化促进等活动,提高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研究水平、提升顶层人才的教育水平、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立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二、建设目标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中国当代及未来思想家、战略家和教育家。

(二)书院建设目标

1.建设“顶层人才教育胜地”。探索顶层教育体系,以从中华思想文化“源头”入手,以295位中华智圣的成功模型为标准,通过系统的圣贤文化研习与实践指导,在全面升华学员文化底蕴的同时,通过人格升华、资质修炼、能力培育与成长导航,为社会培养具有中国智慧、中国气质、中国风格的高素养人才,为时代输送具有高素质的中国化顶层人才。

2.建设“中国化战略思想智库”。以建立中华思想库为目标,通过以中华文脉研究与传承、思想力研究与战略实践、圣贤文化研究与百家学说体系建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把书院建设成为中国化战略智库,为当代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3.建设“社会文化促进中心”。积极参与国内外人文交流与发展促进,致力社会文化交流与合作,着力打造“智圣论坛”等顶级文化交流品牌;组建顶层教育联合体,实施“青年领导者成长计划”;启动“文化云工程”,积极发展与三网融合相关的文化教育传播业务。以中华文脉为根、以当代社会生活实践为本、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产学研协作,以带动全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促进百姓生活幸福健康,促进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

三、治学理念

中华智圣书院秉持“真常应物、知用一体”的治学理念。把中华思想文化与当代社会、文化、经济实践进行创新融合,通过书院所组织的各种教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学员较为系统地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演变的脉络及其精神内涵,加深学员对中华文化的内在真知和外在体用能力。

书院以中华历代圣贤为师,培育学员“明心、修身、齐家、治业、济天下”之道,实现“学业、事业、家业”同步提升。学院启动顶层教育系统,从“人格塑造、资质修炼、能力培育与发展导航”入手,通过“文化研习、行为实践、成长支持”三大培养体系实施,为社会培养具有世界水平的思想家、战略家、教育家和卓越的领导者群体。

四、组织机构

智圣书院以中华智库园为依托和平台。

智圣书院是社会学术研究团体和教育教学以及文化促进机构,属于大学后教育学术研究高等学校。在书院所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遵循爱国守法、百家争鸣的原则,学者们自由地根据其个人立场进行学术研讨和教学。书院是独立自主团体。书院经费全部通过收费办学和接受国内个人及社会资助等。

1.院务委员会:由书院导师推举产生,是中华智圣书院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主要院务的决策及人事任免事宜。

2.执行委员会:院委会下设执行委员会,下辖四个中心,处理院委会的日常工作。处理院委会的日常工作。

3.学术委员会:负责书院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及教学活动的规划与实施。

4.顾问委员会:为书院发展把关定向,并整合文化教育等相关资源。

5.导师队伍:圣贤文化学者,国家智库人士,社会、经济与文化等各领域的卓越实践家。

五、核心工作

1.综合研究。中华民族人格模型、中华生态文明体系、百家文化研习体系、中国化战略系统、顶层人才素质能力模型,健康生活模型等。

2.战略智库。国家、城市、产业、园区、企业等各层面战略规划与实施指导等。

3.教育培训。青年领导者成长计划、干部与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国子学堂等。

4.品牌会展。中华圣贤节、智圣论坛、文化圣火万里行、星河峰会等。

5.文教出版。以中华智圣、思想高地、兵家韬略、创意产业为核心产品,出版《中华文脉书系》、《思想力书系》、《中华圣贤书系》等文教书系。

六、战略任务

1.中华民族的血脉研究。以“道德、精神、气质”为主线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研究体系,找到民族本源血脉。

2.中华文明的根系研究。建立以“思想内核、生态基因、文明成果”为主线的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与最佳实践研究体系,找到民族自豪的强大动力。

3.中华文化的传承研究。在中华文化的传承研究在于梳理出儒、释、道、医、武等诸子百家的法脉传承体系,建立百家文化研习的正统模型,读取中华文化真正的大智慧,正本清源的传承中华文化。

4.中华圣贤文化研究。圣贤文化的研究,关键是要回答顶层人才的成功模式问题。以中华圣贤成功模式为支撑、建立顶层人才的素质能力模型,并以此为依据构建顶端人才的学习与成长体系。

5.思想力研究。思想力研究旨在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智慧、思想文明成果为基础,与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实践结合,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大战略模型,形成中国化的战略研究、规划、管理及实施体系。为国家、城市、园区、企业等各领域各层次的发展提供智库支持。

6.顶层教育研究。顶层教育研究,旨在以中华圣贤智圣的成功模式为参照,顶层人才的素质能力模型为基础,研究顶层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以中华主流文化为主导,建立集“文化研习、行为实践、成长支持”于一体的顶层人才教育模式与实施体系。

7.生活健康研究。以社会风气与幸福生活研究为支点,建立生活健康模型。该模型将具备对现实的人文关怀和批评精神,体现对生活乃至生命意义的解释。以达到优化社会健康氛围,促进百姓幸福生活,提醒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激励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的最终效果。

8.文化生产力研究。文化生产力研究,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产学研协作,促进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以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文化艺术为表现形式,进行文化创意。达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抵制低俗之风的文化健康效应。

9.社会文化促进。积极参与国际人文交流,积极支持地方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组建顶层教育联合体,打造顶级文化交流品牌,实施文化教育移动互联等工作,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的现代化传播。

 

下篇 书院教研体系

国运兴衰,全民有责。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文化,重心在理论创新。中华智圣书院在事业发展与工作全局中,将坚持始终把“理论研究、教育发展、文化促进”摆在核心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潜心研究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培养有中国气派的顶端人才,促进社会文化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一、思想力研究体系

(一)中华文脉研究体系

1.中华民族的血脉研究

(1)中华民族的伟大演进。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从很早的古代起就已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从元谋人、蓝田人到北京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最早祖先的演化过程。中华民族的始祖有巢氏率领古人筑巢为室,古人得以安居一处,家园的梦想终成现实;燧人上承有巢氏,教百姓钻木取火;盘古氏带领古人开天辟地,确立人类万物之灵的地位;女娲建立婚姻制度,创造人类社会;伏羲氏演八卦开启中华文明;神农氏遍尝百草使人类有药可医;至炎黄百族会盟、釜山合符、汇黎民百姓,中华民族煌烨诞生。黄帝子孙谓之百姓,蚩尤后裔称之黎民,合称为黎民百姓,尊神龙图腾,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最早主体。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发展与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

(2)中华民族的人格发展。中华先民从起源到民族的繁衍是中华先民师法自然、和谐生存、生态发展的的伟大历程。在此过程中诞生出以天地精神、宇宙气质、圣贤道德为核心的民族人格血脉。自盘古开天地到老子、孔子,历代圣贤皆以道德教化育人;从三皇五帝到毛泽东历代伟人均秉持自强不息的天地精神、带领百姓走向民族富强并立下不朽伟业;五千年以来戚继光、岳飞、文天祥、杨靖宇等民族英雄辈出,他们以光照千古的宇宙气质保家卫国捍卫、民族独立。

(3)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民族是以神龙为民族主图腾,以黎民百姓为大家庭成员,以天地精神、宇宙气质、圣贤道德为神圣人格,以血系、语言、住所、习惯、宗教、精神体系为民族成员特征。这也将是中华民族血脉研究的主线。

(4)中华民族的血脉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指导,以民族大团结、激发民族血脉觉醒、增强文化自信、和谐社会建设为宗旨,以建立以“道德、精神、气质”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发展以及精神传承体系为目标,从历史记载、考古、民间民俗、神话传说、人氏传承、古地质地理气候、中外对比等等进行全面综合研究。

2.中华文明的根系研究

(1)中华文明的思想传承。中华文明做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必然有着最早的文明基因、环环相扣的文明基奠、生生不息的文明传承。人类文明的本质是一种人如何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这三大关系,并以此为指导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自身的安全生存、和谐生活与科学发展。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生态和谐是文明基因、远古大九州文明、上古华夏文明、近古农业三大文明成果是其先进标志。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调谐思想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所谓天人调谐思想,即强调天人相统一,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在一种积极的调谐关系上,不主张征服自然;强调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大自然的朋友。正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中,远远地走在世界其它文明的前列,且自文明发祥以来从未间断延续至今。

(2)中华文明的历史成就。中华文明在远古、上古、近古三大文明区间,均创造出了屹立世界巅峰的文明成就。从政治文明、社会文化到经济发展,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无论山海经记载的远古大九州文明、三皇五帝时期的中古华夏文明、商周至近代的近古农业文明,中华文明始终以其无可替代的先进性和独特性,执人类文明之牛耳。特别是“四大发明”彻底改变了欧洲乃至整个人类近代的历史进程。在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大多数岁月里,中国的综合国力雄超于世,国民生活水平位居世界之首。《大国的兴衰》一书提供了1750—1900年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在世界总量(100)中的相对份额的数据:1750年,中国占32.8%;1800年,中国占33.3%;1830年,中国占29.8%;1860年,中国占19.7%;1880年,中国占12.5%;1900年,中国占6.2%。这足以看出了中华经济曾经在世界经济史上占有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

(3)中华文明的当代实践。党的十七大中央作出了构建生态文明的伟大构想,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的伟大创新与实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4)中华文明的根系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到民族自豪的强大动力为宗旨,以建立以“思想内核、生态基因、文明成果”为主线的中华生态文明历史发展与最佳实践研究体系为目标,从历史记载、考古、民间民俗、神话传说、古地质地理气候、中外对比等等进行全面综合研究。

3.文化传承的法脉研究。

(1)中华传统文化内核——中和之道、和合文化、易的智慧。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中华主流文化,可以概括为由《易》奠定,经儒、释、道显学的阐发而形成的“天人合一”的“中和之道”,和以天地人“三才”为核心的“和合文化”。唯有《易》,能够代表中华五千年文明和智慧,《老子》、《论语》等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距今只二千五六百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智慧本源。

(2)中华正统文化的血脉——伏羲神明、炎黄精神、黄老道德。

伏羲神明:“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此可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所以通者,在于从敬畏自然中师从自然、道法自然、融入自然。人类为万物之灵,是大自然进化出来的最精美、最完备的感应系统,人类依自然赋予的先天生命灵光,于无思无为的虚静状态中即可与自然相通。《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伏羲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初始时期,其文化特点不离“神明”。

炎黄精神:炎黄二帝具有文化纽带作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思想基础。首创农耕文化,历经磨难的实绩,利民思想以及万国和的大一统思想,血缘始祖,政治、文化纽带。形成了天、地、人三才合一的炎黄精神(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追求精神;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承担精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精神)。炎黄文化血脉的承传,首先是一种精神的承传。炎黄精神则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黄老道德:由黄帝到老子,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大成体系——道德文化。道——本体、真性;德——道之用、生生之源。中华道统——三才一贯的宇宙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十六字心传;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中华本源文化的传承——易经为源、世家与法脉传承。从远古的河图、洛书到上古的易经、至近古的春秋战国百家学说——人类文明史上最具创新活力的时代文化大积累,中华文化逐渐形成以易为本源,儒、释、道、医、武等诸子百家阐发的一脉百家的文化传承体系。并且在上下五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道法一体的研学模式。

(4)中华文化的传承研究。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最正统莫过于世家的家学、法脉的心法以及师徒传承的口口相传。儒、释、道、医、武等诸子百家均有此三类传承的模式。例如书香门第、中医世家、兵法世家等等。这种传承方式为中华正统文化的正本清源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最稳定的保障。中华文化的传承研究,将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以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自觉与自信为指导,以正本清源的传承中华文化为宗旨,以梳理出儒、释、道、医、武等诸子百家的法脉传承体系,建立百家文化研习的正统模型,读取中华文化真正的大智慧为目标,从历史记载、考古、人物、经典、历史实践等等进行全面综合研究。

二、思想力研究体系

(一)中华思想家研究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欢思考、善于求索的民族,思想博大深邃。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伟大的思想家灿若群星,他们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还有许多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丰富着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华思想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同样滋润了世界其它民族。思想家是哲学家,但哲学家不一定是思想家。哲学家可以空谈理论,不能做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在虚学的基础上,不可能产生思想家。因此,必须同时具备原创、系统理论和实用学说,才能称之为大思想家。思想家的思想,融合于社会,体现出大同价值,因此其所思所想体现的是民众的思想,体现着民众的意志。由此看出,某种思想好像是来自于一人,其实是来自于大众。由此可见,思想家的思想是人类大智慧的结晶。思想家所思考的是人类共同的命题。自原始人类出现在九州大地上的那时起,中国人就没有停止过对天地、对人生的思考。必须同时具备原创、系统理论和实用学说,才能称之为大思想家。这正是中华智库园评价入园思想家的基本标准。自商周时代姜尚开始至今的3100余年中国思想文明史,可见诞生思想家的概率是平均每10年1位。据中华智库园组织专家研究的成果,迄今为止已经诞生了295位大思想家。本书院将对他们的思想、系统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系统研究。

(二)中华思想文化研究

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学界多认为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自伏羲画八卦以来,通过夏商汇万川而成巨流,始成于商周时代。姜子牙把竿“垂钓”列国,英名领先众贤群圣;周公旦被万法于一身,开周朝思想文化先河;孔子集当时各种思想文化之大成,与老子一起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奠定了万年基调。至春秋战国,由齐鲁、荆楚、吴越、秦晋、燕赵等地域思想文化交汇而成的综合体,汇总诸子百家,中国古代先贤们创造了一个比较完整、成熟的思想文明体系,博大如海。

(三)中华思想文明史研究

中国思想文明绵延五千年,前后经历了至少5次大的交汇融合,历史文献中至今保存着与异域思想文化和心灵交际纠结在一起的丰富记录。先有诸子百家争鸣而内部交融,中有本土文化与外来佛教内外交融,后又经儒释道合成之禅文化、与理学及心学等内部相互交融,一直到现代东渐之西学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交相辉映,并与新经济时代西方科学文明及商业文明内外融合,最终促成了今天以及未来百年间的中国思想文化新的复兴和广大。以往历史类、人物类研究多偏重于哲学、政治、经济、战争、文化等通史、断代史或专门史,相对于思想文明来说,这些门类都有明显的时空限制,单元要素也欠稳定。智圣书院将从先贤们的智慧演进和思想文明的交融这样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系统观察中华思想文明的大趋势,以真正人类文明史的大视角来审视世界人类文明的演进与交融,所论述和思考的元素是思想文明,是人类大我,而不局限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等方面。

(四)思想力研究

思想的高度,决定着一个民族、国家、朝代的兴盛长度。国家大战略来自于思想的顶层设计,来自于面向大目标的基本构想。国家的竞争,首先体现在战略和智慧的竞争上。全球化的浪潮是非平等、非公正的,有中心和边缘之区分。跟着别人走就会陷入别人的话语系统的支配之中。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全球化的战略意识形态。跨文化的相遇日益频繁,频繁接触中的文化认同和互动日益加强,已经看不到有什么地区还能游离于世界整体之外。中国有先进而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在思想文化交流方面也应该重新走到世界的前列。智圣书院追踪既往思想史,目的在于再现中国先贤们的智慧,唤起在历史长河里酣睡的思想文化生灵,实实在在的把握未来,促进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打破西方某些话语述论的垄断地位,以启迪今天的人们思考人类存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中的异向理解问题。社会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这一过程必将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

创新是思想的灵魂、是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传统寻根和继承发展中创新,在学习世界文明中创新,在鲜活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创新。进行思想力研究,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课题。以建设文化强国、创新型国家、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及当代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为宗旨,以研究解决各领域各层次战略发展问题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战略体系为目标,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智慧、思想文明成果为基础,与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实践结合,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大战略模型,形成中国化的战略研究、规划、管理及实施体系。为国家、城市、园区、企业等各领域各层次的发展提供智库支持,永葆中华思想的旺盛生命力。

三、圣贤文化研究体系

(一)天人合一的认识观

中华民族的先祖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建立了以“天人合一”为内核的认识观。以此为指导,中国传统思想把自然界看成是和谐的整体,追求天、地、人、物、我关系的普遍和谐,努力争取社会的有序与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真善,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互尊与共存。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虽然也讲对立和斗争,但更重视“中和”、“和合”。这种人天和谐发展的认识观是中华民族历代圣贤解决人际关系、国家关系、人类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根本视角。

(二)中华圣贤的人天智慧

中华民族的前辈先贤们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发展出“道法自然、天人感应、中通人事”的人天智慧。这种永恒的智慧之光贯穿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并渗入到社会各阶层的血液和毛细血管里。如老子的世界起源原始猜想和对事物之间相对关系的揭示,孔孟的理想社会蓝图和中庸之道,孙子的慎战和不战而屈人之兵智慧,庄子的道家思想和主观唯心主义,墨子的“兼爱、非攻”和平主义思想与逻辑学,荀子的先秦唯物主义哲学,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公孙龙、邹衍的智力游戏诡辩论,张仲景“六经辨证”的医道,朱熹的理学思想,王阳明的“天人合一”哲学,王夫子的唯物论,魏源的放眼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毛泽东思想等等。这种人天智慧已经融化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积久成习,成为生命价值的核心。

(三)中华群圣众贤

自商周时代姜尚开始至今的3100余年里,中华民族秉持天人合一思想、沐浴人天智慧之光,在发展出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文明的同时、也诞生了295位中华圣贤,他们先知先觉,集所在时代的优秀思想、理论与实践之大成,是各自领域的首脑人物。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包括道圣老子、儒圣孔子、武圣孙子、科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法圣商鞅、史圣司马迁、智圣诸葛亮、乐圣师旷、书圣王羲之、木圣鲁班、茶圣陆羽、酒圣杜康、诗圣杜甫…等等。中华圣贤都是有着特殊历史感觉、能准确把握未来的人。他们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从中找出规律。他们真正有远见卓识,志向远大,并脚踏实地地去践行。中华群圣众贤是他们所处那个领域、地域、国度的大众代言人,他的思想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作为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最终影响和指导社会实践,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特定时代的福音。

(四)中华圣贤之学

以道家、儒家、兵家、医家、释家等诸子百家为代表的圣贤之学,是人天智慧与最佳社会实践的大成之学,是历代圣贤以毕生经历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阐发与实证成果,是历代圣贤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中华民族的圣贤具有理性、宽容、博大的胸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他们所思所虑的是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譬如在我国圣人密集生长的春秋战国时代,老子、孔子、庄子、惠施、公孙龙、邹衍、墨子、杨朱、孟子、荀子、孙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争先恐后地涌现,它们到处开办思想沙龙,遍地英雄讲座,凡在其所处时代条件下可能想到的问题,几乎被认真地讨论并实践过无数遍。他们从国家利益、社会民生、人文关怀角度出发,独立思考,留给后人集“原创思想、系统理论、实践方法”于一体的圣贤之学,在现代人看来仍然处处透出诱人的古朴真理。

(五)圣贤文化研究

圣贤文化的研究,关键是要回答顶层人才的成功模式问题。智圣书院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导,以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普及为宗旨,以建立顶层人才的学习与成长体系为目的。以中华圣贤为标准、以中华圣贤成功模式为支撑、建立顶层人才的素质能力模型;以圣贤之学为参照研发与当代社会、经济、文化、中医、军事、外交、自然科学等相结合的创新课题体系;从圣贤文化、百家文化学习、领导者成长等各层面进行全面综合研究。

四、顶层人才教育体系

(一)中国需要顶层人才

一贤强国,一计定疆,得贤者得天下。在中国向世界中心迈进的伟大进程里,需要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顶尖人才队伍,他们中的突出人物会成为当代圣贤。综观古今中外大成就者,他们建立丰功伟业的思维出发点都是站在人的本性之上,他们认识自然世界,基本上都是立足于民本主义和人文道德主义,思考人类的来世,今生和去路。像敬畏自然一样尊重人和人的价值。当代各领域的领军人物要想成大器,也必须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人心为终极。以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为支撑完善自身的人格、资质和能力是中国顶层群体走向人生巅峰、实现生命不朽的大成之本。

(二)顶层教育需要回归根本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缺少中华本元思想文化资源有限,教育现代化理念与体系也都是来自西方,以非母文化为支撑的教育不可能很难产生顶层教育,也很难培养出世界水平的顶尖人才。当前社会的中坚力量对民族的优秀传统已经很不熟悉。在他们的齐家治业的思考与实践中,只能以外来文化为标准,没能很难传承自己中华民族祖先的思想、智慧与精神,也就没有了自己的魂魄。由于缺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修养和功力,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领军者已经失去了民族文化之根,没有根就没有领袖群伦的底气与自信。顶层教育必须回归根本,就是要回到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去,既包括古代传统,也包含现实传统,当然还要进得去出得来,对于西方文明成果,可以拿来和借鉴,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有我们自己的崭新创建。

(三)顶层教育当以圣贤为师

中国历史上的圣人贤者,创造了人生修养的最高经典并取得了辉煌的实践成果,他们学养丰厚、精神饱满、意志昂扬,以强大的民族自信造就出文明盛世,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伟大使命,实现人格的完美升华。现代人应当以一代代大师为楷模,才能有高屋建瓴的大气派,才能彰显中国风格。

(四)顶层教育应以经典为教材

顶层教育要培养出学员的大器资质。卓越的领导者一定是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与教育家(导师)。没有圣贤经典的滋养,也就缺失了解决人生与事业问题的创新力、大智慧与指挥艺术。同时,现代社会也太需要经典了,应当庄重重拾前辈先贤的遗风,学习经典,让它滋润我们的心灵,快乐我们的生活。

(五)顶层人才要具备大成能力

顶层教育应当以智力、毅力、魄力为重心,培育学员的大成能力。大成就者是用一种布道者的心情来传播对人生和事业的崇高追求,为此他们从人类的心灵深处走出,穿行在人群的高山密林里,历尽千难万险,最终攀登上了无限风光的险峰,登顶众人难以企及的山颠高度,这里是他们一生向上的精神高峰。

(六)顶层人才教育体系建设

中华圣贤思想的传承与时代发展的伟大实践孕育出屹立人类文明之巅的领导者群体——黄帝、老子、孙武、李世民、毛泽东…等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接下来的30-50年内,中华圣贤文化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完美结合,必将在21世纪中华大地上、诞生出世界瞩目的思想家、战略家、教育家集体。他们会成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人类文明进步的开创者。

智圣书院以国家智库人士、圣贤文化学者、社会实践家为导师,从中华思想文化这一“源头”入手,以圣贤文化为支点,以中华智库园推出的295位中华圣贤的成功模型为标准,把中华思想文化与当代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态文明实践融合,致力通过系统的圣贤文化研习与实践指导、通过人格塑造、资质修炼、能力培育与发展导航、培养具有中国风格、中国器质、中国气派的思想家、战略家和教育家。书院以中华圣贤智圣的成功模式为参照,顶层人才的素质能力模型为基础,研究顶层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中华主流文化为主导,建立集“文化研习、行为实践、成长支持”于一体的顶层人才教育模式与实施体系。

五、社会文化促进体系

(一)生活健康研究

现在有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在物质上的确富裕了,但在心理上仍感到自己很穷,不幸福。追溯历史会发现,在每个时代都有物质的丰富,选择的多样化,道德的下滑,传统观念的丢失等等社会现象,其根子就在于缺乏幸福标准和与之对应的社会风气健康。社会风气与生活幸福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是对生活乃至生命意义的解释。社会风气与幸福生活研究必须研究中国本土问题,特别是要注重对中国百姓生活现实问题的研究,把视点聚焦到本地域的生活上,关注脚下这片热土,关注这片故土上过去和今天的故事,应当来自民间,服务大众。

智圣书院将以社会风气与幸福生活研究为支点,建立生活健康模型。该模型将具备对现实的人文关怀和批评精神,体现对生活乃至生命意义的解释。以达到优化社会健康氛围,促进百姓幸福生活,提醒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激励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的最终效果。从而带动全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二)文化生产力促进

在信息化社会,想法的价值充分体现了出来,思想现在已经成为了生产力,文化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行业。文化生产力研究,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产学研协作,促进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智圣书院将以中华文明血脉、中华思想文化化与中华圣贤文化为本,以现代社会生活为创作源泉,以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文化艺术为表现形式,进行文化创意。

智圣书院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意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抵制低俗之风。

(三)社会文化交流与合作

智圣书院积极参与国际人文交流、积极支持地方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参与文化园区规划建设,实施对外文化合作及援助,加强与地方和民族区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我们将联合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广播电视、电影、出版、教育、民族、旅游等资源,采用灵活的合作机制,推进文化事业与产业开展。

智圣书院着力打造“中华圣贤节”“智圣论坛”、“圣贤学堂”、“文化圣火万里行”、“星河峰会”等文化交流品牌及主题活动,推广圣贤思想,促进社会生活健康发展。建立面向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机制,与相关单位联合设立与文化研究、教育、传播相关的文化奖项。实施“文化云”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的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积极发展与三网融合相关的移动互联文化教育传播业务。组建顶层教育联合体,实施“青年领导者成长计划”,提升青年领导者群体的人文综合素质修养。联合推进分院及连锁院建设,探索书院进企业、上网络的创新模式。积极吸收国外最新教育成果,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


标签:中华 书院 建设 纲要 草案 
上一篇:中德两国中学校长的教育理念比较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