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智圣文库

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总结〔1〕

时间:2012-5-31 14:49:57  作者:  来源:  查看:512  评论:0
内容摘要:(一九四九年一月三日) 军委,并华野: 对黄维兵团〔2〕之作战,从十一月十八日阻击作战开始,至十二月十五日全歼黄维兵团止,共经二十八天。整个战役过程概分三段:从十一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为阻击作战的第一段;从二十四日夜我全线出击到十二月二日止为完成包围,紧缩包围,准备攻击,及对付敌人...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日)

军委,并华野:

对黄维兵团〔2〕之作战,从十一月十八日阻击作战开始,至十二月十五日全歼黄维兵团止,共经二十八天。整个战役过程概分三段:从十一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为阻击作战的第一段;从二十四日夜我全线出击到十二月二日止为完成包围,紧缩包围,准备攻击,及对付敌人攻击的第二段;从三日夜起至十五日夜为对敌攻击并全歼敌人的第三段。

甲、第一段:敌十二兵团(黄维)为驰援徐〔3〕敌邱孙李〔4〕三个兵团之作战,于十一月上旬由平汉线〔5〕经阜阳企图向宿县进犯,十一月十八日黄昏该敌即抵近蒙城。当时我只有一纵到达蒙城,其余各部均未赶上。因此即以一纵首先在蒙城进行阻击作战,掩护后续部队到达。然因敌攻击正面很宽,我防御兵力过于薄弱,敌十九日突过涡河,十九日夜我一纵即移淝河沿岸,以板桥集为核心阵地布置防线,曾给敌以较大杀伤。我原拟在淝河、涡河之间出击,因地区过于狭窄,故决心收缩一线,在浍河与淝河之间歼灭敌人。部署上除将四纵、九纵和三纵一部位于正面防御外,以一纵、二纵、六纵及三纵主力位于敌之西侧,并以十一纵位于敌之东侧。经过二十三日南平集东西地区顽强抗击的结果,敌伤亡颇大。二十三日夜,我们决心放弃南平集,以四九两纵在浍河以北布置一囊形阵势,企图诱敌十八军主力进入浍河以北我囊形阵势以内,利用浍河隔绝敌人,以便于我以四九两纵钳制十八军,而以一、二、三、六、十一等五个纵队由敌之东西两侧出击敌人,求得首先歼击较弱之十四军、十军和八十五军。这个目的,二十四日是达到了。但敌人进入我囊形阵地后,很快发觉其处于不利地位,二十四日午后即开始向浍河以南收缩;我们亦于同日夜全线向敌人出击,并乘敌混乱之际,压缩敌人于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十五华里地区以内,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

这六天作战达到了下列目的:(一)由于我阻击部队的顽强,给了敌人以较大的杀伤。(二)引诱敌人进入我浍河以北囊形阵地以内,造成了敌人在收缩时极大之混乱。(三)利用了敌轻视我军,翼侧搜索不严的弱点,使我翼侧部队很顺利地实现了出击的计划。(四)由于我出击的猛勇,加深了敌人之混乱,并杀伤敌人达数千之众,使十四军基本上丧失了战斗能力。但是,我左翼部队六纵、十一纵,因完全用于担负防止敌人向东南逃跑的任务,没有力量先出击,所以敌人利用了这个弱点,很快地稳住了阵脚。

乙、第二段:从十一月二十五日至十二月二日,这七天,一方面是我们逐步压缩敌人,完成了严密的封锁包围阵地;一方面是敌人调整部署,收缩成了纵横十华里地区极坚固的防御阵势。在最初两天,我们对敌人战斗力的消耗和混乱的状态估计过高,对敌人防御坚强能力估计不够,故在作战上实行了过于猛勇的突击,我们的伤亡也在这两天最大,而收效则甚小。接着我们改掉了这个毛病,采取了稳重的攻击作战,并利用敌之突围或出击,给了敌人以极大的消耗。在这七天中,敌人曾多次向我阵地猛攻,而以二十七、二十八两天最为猛烈。二十七日敌曾以四个主力师向东南方向我六纵阵地猛攻,均被我击退,廖运周师亦乘敌出击时就势起义〔6〕。此后,敌每天或以三四个团,或以一两个团,或以两三个营,在大量飞机坦克掩护下,向我四周阵地冲击,但均未得逞。敌人的战斗能力也就在这些出击中消耗过半(主要是战斗伤亡大),使我具备了转入进攻逐步歼灭敌人的条件。

这七天的作战经验是:(一)对于完成了坚强防御配系的敌人,只能采取稳步的有充分准备的攻击作战,轻率的没有充分准备的或只靠猛勇的攻击作战,不能收到任何效果,徒增自己伤亡。(二)充分利用敌人出击的机会,大量地杀伤敌人,消耗其战斗能力,打击其斗志,非常重要。只要我们有意地这样做,而且极顽强地对付敌人每一次的出击,就可以造成全歼敌人极有利的条件。因为对付敌人每一次的出击,我们都要付相当的代价,对付敌步、炮、空、坦克的联合进攻实属艰苦,故必须对此种作战方式的意义使上下有一致的了解。(三)我们曾考虑放开一个缺口,让敌突进我预想的袋形阵地,以便于我割裂钳击敌人。但因判断敌人必采取进占一村、巩固一村、逐步滚进的战法,而敌人多占一村,不但可利用我原有之工事组织防御,且可获得较多的民间粮食,于我不利,所以我们放弃了这样的想法,坚持缩紧敌人于狭小范围以困饿之办法,证明是对的。(四)为了紧缩敌人,并对付敌之突围或攻击,我必须构筑纵深的严密的坚强防御体系,每个村与村之间、阵地与阵地之间,均须有蜘蛛网式的交通壕以联系之。为了给下一步的攻击做准备,必须逐步地向敌人延伸工事(交通壕和地堡),每延伸一步,均须对付敌人的破坏和反击。(五)我利用了原有的关系,争取了廖师之起义,而起义的时间选择在敌人以四个主力师(包括廖师)平行地向我出击及敌人攻击最高峰的时候,收效颇大,给敌人在精神上打击不小。

丙、第三段:截至二日止,我们判断敌人仅伤亡和廖师的起义减员达三万左右,故决心于三日起使用预备队(华野七纵、十三纵)开始进攻。我们根据敌人防御态势,组成三个集团。以四、九、十一等三个纵队为东集团,对沈庄、李围子、杨围子及四个杨庄之十四军残部及十军之七十五师、一一四师进攻;以一纵、三纵、华野十三纵为西集团,对马围子、北玉皇庙地区之十军十八师及十八军、八十五军各一部阵地进攻;以六纵、华野七纵为南集团,向双堆集及其以南之敌进攻,而置重点于东集团。因为攻占沈庄、杨围子、杨庄等地后,就可以使敌人的防御体系残缺不全,就可以将敌兵团部的核心阵地完全暴露,并使敌人处在东西不过三里的狭长地区,便于我之割裂。俟东集团已有显著成效之后,我们又以华野三纵之一部加入战斗,并以陈士榘〔7〕同志统一指挥华野七纵、十三纵、三纵、苏北〔8〕及中野六纵等五个纵队,置重点于南面,直攻双堆集。从三日起,每天都有进展,或四点攻击,两点成功;或三点攻击,一点成功;或两点攻击,一点成功,直至十五日夜间敌人突围全被歼灭为止。

其经验是:(一)攻击阵地之编成是极端重要的。中野各部或很少这样攻坚作战经验,或一年以来没有进行大的战斗而感到生疏,故在开始时很不熟练,组织不够精密。比较完满的经验是在战斗中逐步学习而来,信心一步一步地提高,伤亡亦越打越少。对这样的敌人进行攻击,决定于阵地的编成及火力的组织。阵地的编成必须是无数的交通壕和地堡网,或单人的散兵坑(为防止敌炮火及坦克的摧毁,单人散兵坑比地堡更为适用),平行和纵横交织地从四面八方向敌人阵地前进,我们的工事迫近敌人愈近,就愈易奏效和减少伤亡。曾有两个团,一个团的工事距离敌六十公尺,完成了突击敌人的任务;一个团工事距敌一百公尺,结果在攻击时,我突击队尚未到达敌第一线工事即伤亡殆尽,没有完成任务。此后,一般的对敌攻击工事,都距敌人极近,有的挖到敌人第一道鹿砦以内,所以易于奏效。敌人最怕的是我们的交通壕和地堡群(或单人坑)向其逐步逼近,所以敌人每天都在破坏我们的攻击准备。一般是以几辆或十辆左右的坦克,配合一两个营或一两个团的步兵,向我最迫近的工事反击,主要以坦克的炮火摧毁我们的地堡,或直接以坦克压毁我们的地堡、沟壕,这是各部队最感苦恼的事情。有效的办法是,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同时逼进,可使敌应付不及,一点被破坏,其他各点仍可攻击。在开始时,我们有些部队只以一两条沟壕向敌前进,遭到敌人破坏,后改以多路沟壕同时并进,互相支援,获得成功。(二)火力组织。攻击的火力,必须集中和有严密的分工。中野各部火力比较薄弱,如一三两纵的火力,只有集中一点,方能成功,分散即无力量。凡使用于攻击的火力必须紧随突击队之后,预先进入阵地。一般平射炮火配置第一线,对敌前沿及突破口两侧,实行摧毁射击,为步兵开辟冲锋道路。曲射炮火和重炮则配置第二线、第三线,摧毁敌纵深主要地堡工事,压制敌火力和封锁敌预备队反击的拦阻射击。一般我们的突击队和各火器为避免敌空军的扰乱及地面炮兵的威胁,必须在先一天晚进入阵地,步兵都须准备第二天整个白天对付敌人的攻击,而尤应以防坦克武器随步兵进入阵地,以加强对敌坦克作战。因我炮火较弱,我们曾大量地使用了土造的炸药抛射筒,收效极大。这种武器须要制式化起来,大量制造,携带亦极便利。在全战斗过程中,敌人浓密的炮火对我威胁颇大,我们采用指定若干炮火(主要是迫击炮),专门对付敌人炮兵,以压制其炮火,收效良好。火力的指挥亦属重要,一般配属于突击队的全部火力(第一、第二线)由担任突击的部队首长直接指挥之。第三线炮火则由本战斗高级指挥员指挥之。(三)该地区村庄多为互不连接的独立家屋,且多沟渠,敌即利用此特点组成防御配系,即以大量的地堡群、掩蔽部和交通壕构成互相贯通联系的、一般是两三层鹿砦和三层地堡群的纵深配系,且工事越到纵深越坚固,兵力亦愈到纵深愈雄厚。所以我每攻击一点,都必须有纵深破坏、连续突击的充分准备和步兵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步兵在突破敌第一线阵地之后,不要混乱,能继续攻击,炮兵能按预定计划及时而准确地延伸火力,支援步兵。这点在全战斗过程中是我们最大弱点。几次攻击未能奏效的原因,都是由于步兵队形混乱及步炮协同不好而被敌反击出来。步炮协同的问题,还须要在今后练兵中统一加以解决。敌军俘官反映我们在突击敌人第一线阵地时,步兵的组织及炮兵的火力统一良好,到纵深后则队形混乱,炮火无力,这是很真实的。(四)攻击一点时,突击点应该多选几个,其中有主要的、有辅助的,否则敌集中兵力和炮火反击,我易被敌反击出来。同时必须有迂回的沟壕截断敌之退路和后方联络线,这对敌威胁极大,且便于对付敌之增援。(五)敌人阵地组成极为纵深与复杂,故事先确实严密的侦察,乃攻击成功的决定条件。几次不成功的战斗,都是由于没有精密的侦察,致使各种攻击准备均不切实。我们不少旅、团干部对这样的攻坚战缺乏经验,吃亏不少。许多成功的战斗,都是各纵队和得力的旅、团首长亲赴前线侦察和组织获得的。每当攻击之前,担任突击的各级指挥员及炮兵干部,乃至班长战士,都应迫近敌方,多方面地观察(即不能只观察自己的一面),侦察工作必须能切实查明敌主力(屯兵场所)所在,全阵地编成的概况,大炮位置,指挥位置等,而有明确的分工,才易奏效。(六)我们的指战员都是极其英勇的,但要保持他们的信心,必须要我们的上级指挥员有精密的战斗组织。我们的经验是:每一个胜利的战斗,都增加了全体指战员的信心。但是,在连续几个胜利之后,又容易造成疏忽,必须了解敌人困兽犹斗的特点。即是我们认为战斗力最弱的十四军,在防御方面亦是非常顽强的,对于任何一点的攻击,都不可存侥幸取胜的心理,或在胜利中产生轻敌的心理。(七)对付敌人新式的或接触较少的武器,应预先教育和讲求预防之办法。敌人的坦克此次发挥作用较大,直到最后我们的办法还不够多。我们的防坦克武器很少,且无弹药,敌人使用的多系十五吨或三十吨美式坦克,一般战防枪和日式战防炮都对之无效。火箭筒有效射程在百米以内,而敌坦克则在二百米左右开火。而主要的还是我们的办法太少,火箭筒射击亦不够沉着和准确,但有的用火烧坦克,有的在工事前面挖掘阻绝阵地,都曾收到良好效果,而用榴弹炮、野炮、炸药等对付坦克的办法,尚无经验。对付坦克的甲雷部队没有。敌人的火焰喷射器,在其初用时曾引起个别部队的混乱,以后就好了。敌人曾多次使用催泪性瓦斯弹,因为我们曾事先教育部队防毒,使战士在精神上产生了紧张状态。某部在攻击杨庄时,就因为敌人放毒发生混乱,直到明了其作用不大时才安定下来。(八)由于我们从敌人投降的士兵中及时了解敌人内部的情绪,以及有良好的观察,对敌突围行动能迅速发觉,前线部队处置亦属及时,特别是我军纵深很大,故突围之敌除少数人员外,全部就歼。(九)通信联络上下左右经常通畅,保障协同动作和命令及时下达,极为重要。这次我们围绕双堆集四周构成长达一百三四十里的环形电话网,始终保持顺畅通话,有的纵队到前线部队,或到友邻部队,均架有双线。在敌人突围兵慌马乱的情况下,亦还保持了电话联络,对及时调动部队、通报情况,保障甚好。即远在蚌埠、怀远以北阻止李延年〔9〕兵团之部队,亦和攻击黄维的部队沟通了电话,在指挥上甚属便利。(十)不断地对敌进行政治攻势,收到相当效果,不断地有成班成排的敌人向我投降。二十三师三千余人在师长率领下的投降,十一师三十三团残部在副团长率领下向我接洽投降,尤为显著的例子。(十一)此次歼黄维作战,事先进行了充分的动员,每个指战员都下了最大的决心和具有充分的信心,在转入全面攻击之前,野战军司令部首长曾公布命令,严申战场纪律,规定纵队首长有执行最高军纪之权,重复宣布不惜最大伤亡,实行火线编队的决心。所以各部这次的作战,都是极其坚决和顽强的。多数部队都经过两三次的火线编队,继续作战,故能最后地达成任务。从十一月二十五日起到十二月十五日止,整个二十二天,所有部队都在野外战壕中生活(敌大量空军轰炸,有村庄也不能住),有的部队终日在有水的战壕里生活,且极度疲劳。所以不间断的战时政治工作和管理教育,特别是改善部队生活,极端重要。这些方面,各部队做得是比较好的,部队的情绪一直是高的。(十二)后方勤务的保障做得很好,支前司令部及支前办公室尽到极大的努力。粮食、油、盐、担架等做到源源供给,没有困难。弹药的供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障了迅速准确的供应,前线部队极感满意。

丁、歼灭敌人后,十五日夜间及十六日整日,战场极为混乱,抢缴武器、汽车、大车,乱放枪炮的现象,极端严重,为中野以往历次作战所未有。我们高级指挥机关未做预防处置实为主要原因。但亦暴露了中野各部存在着极严重的无政府无纪律状态,应引起最大警惕,予以克服。同时必须指出,四纵二十二旅担任战场警戒,在旅首长模范领导下,纪律良好。如本旅缺炮,而所得炮全部上缴等,均属难得。此种为人民解放军所应有的风气,应予表扬和提倡。

邓小平 张际春

子江

注 释

〔1〕这是邓小平和中原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关于歼灭黄维兵团作战总结给中共中央军委并华东野战军的电报。

〔2〕黄维兵团,指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兵团司令官黄维。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该兵团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安徽宿县西南双堆集附近,被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全歼,黄维被俘。

〔3〕徐,指江苏徐州。

〔4〕邱孙李,指邱清泉、孙元良、李弥,当时分别任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司令官、第十六兵团司令官和第十三兵团司令官。

〔5〕平汉线,指北平(今北京)至汉口的铁路,今京广线的一段。

〔6〕指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军第八十五军第一一○师师长廖运周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率部阵前起义。

〔7〕陈士榘,当时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

〔8〕苏北,指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第十一纵队。

〔9〕李延年,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六兵团司令官。




中华智库园(www.zhzky.com)上传


标签: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总结 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二卷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