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智圣故事

周敦颐故事之三:周敦颐与周子镇

时间:2012-3-19 21:08:11  作者:  来源:  查看:1267  评论:0
内容摘要:    在蓬安县周子古镇的濂溪祠内,塑有宋朝理学大师周敦颐讲学时的像,位于塑像两侧的白玉屏风上,分别刻有《爱莲说》和《太极图说》两篇文章。    相传,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夏末,年已25岁的周...

    在蓬安县周子古镇的濂溪祠内,塑有宋朝理学大师周敦颐讲学时的像,位于塑像两侧的白玉屏风上,分别刻有《爱莲说》和《太极图说》两篇文章。

    相传,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夏末,年已25岁的周敦颐在合州(今合川市)当判官时,他在朝中当龙图阁直学士的舅父郑向叫他去南部拜谒蒲宗孟。他乘舟而上,经果州(今南充市)来到相如县舟口。相如县的好学之士打听到周敦颐要取道经舟口去南部,数十人集中在舟口岸上等候,大家兴高采烈地将周敦颐接上岸,请到下河街的荷花池内休息。这荷花池紧靠江边,呈椭圆形,周围环建廊榭,栽植垂柳,塘中种植莲藕。池中有小亭,名叫“陶然亭”,亭上挂着“陶然亭”三字的匾额。当周敦颐看到这亭上的匾额时,说道:“这亭的名字取得妙极了,想必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乐陶然’诗句的‘陶然’吧。”

    大家听后,会心一笑,前呼后拥将周敦颐引入池塘水榭中待茶。交谈中,周敦颐说:“一个人的爱好不尽一致,比如世上的花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偏偏爱菊花,李唐以来的世人又多爱牡丹。我朝诗人林逋以梅为妻,终身不仕不娶。而我最爱莲花,你看它处于淤泥而不被污染,濯于清涟而不显妖媚。中间通达,外部秀直,没有枝蔓,亭亭玉立香远溢清,可以远观,而不能随意把玩。这四种花,好比四种人,菊花是隐逸之士,牡丹是富贵之人,梅花是高雅纯洁之人,莲花是人中君子。然而,菊花虽好,却幽居独处,孤芳自赏;牡丹虽艳,似富贵荣华,正合世俗;梅花孤芳高洁,岁寒时只与松竹为友。唯有莲花,端庄正直,清高不凡,具有君子风范,生活在世俗而不为世俗所污。”

    周敦颐的这番讲演,就是后来他著《太极图说》和《爱莲说》的基础。相传《爱莲说》就是在是夜写于荷花池。后来人们把这里叫做“周子讲学处”,古迹至今尚存。

    周敦颐住在舟口下河街的荷花池旁很是高兴。第三天清晨,大家邀他去游池后的龙角山。一行人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攀登,周敦颐说道:“这里峰回路转,峭壁深渊,群峦叠嶂,山水壮丽,真是虎踞龙盘之地呀!”一人说:“这里山洞幽深,怪石嶙峋,泉水众多,潭池奇物,到处都有龙的行迹啊。”沿一龙池而上,见一峰突兀如莲蓬,上刻“石蓬仙台”四字。石蓬左侧乃悬崖峭壁,峭壁上面遍刻名人诗词,内有“龙角峥嵘”四个大字。

    到舟口已过3天了,洪水已退,周敦颐依依不舍离开舟口,登船前往南部,登门拜谒蒲宗孟。蒲公见他才华横溢,一表人才,知道周敦颐尚未娶妻,就把妹妹许配给他。周敦颐喜出望外,留居蒲家数日,然后带着蒲氏双双回到合州。后来周敦颐任南昌知州,他的一位好友名叫程垧(shǎng),敬重他的学识,就叫其子程颢、程颐拜周敦颐为师。周敦颐把平生所学的知识和研究的理学全部传授给他们,后来程氏兄弟都在朝为官,晚年以讲学为主。他俩系统地建立了一套理学体系,深为朝廷重视和采纳,尊周敦颐为理学开山鼻祖。

    相如县百姓为纪念周敦颐曾在舟口讲学,于熙宁七年(1074年)在舟口下河街的荷花池旁,新修一座濂溪祠,塑周敦颐的像于祠中,四时祭祀。碑刻《爱莲说》于祠内,祠堂面临荷花池,祠旁广植树竹。遂把这里叫做“周子讲学处”,不久又将“舟口”改为“周子镇”。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