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标签匹配
  •  2012-3-31 20:41:30  点击:232  评论:0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17)

    10月1日“血花剧社”为慰劳北伐将士,演剧筹款得2000元,用以制造名誉旗,分赠国民革命军各团队以示表扬。 10月3日中共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通告》,督促各级组织选派左派青年前往投考黄埔军校。 10月4日军校举行第4期学生毕业典礼。各科毕业生共计2656人。 10月5日军校特别... 阅读全文>>
  •  2012-3-31 20:41:16  点击:299  评论:0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18)

    11月16日郭沫若奉命挑选进抵南昌的第4期政治科毕业生,担任党代表和政工人员。 11月17日武汉分校筹备就绪,发出招生章程。 11月20日前线工兵、炮兵入伍生战务完毕,奉命回校升学训练。 11月24日总司令部电令嘉奖军校学生参加全国运动会取得优胜成绩。 11月26日军校政治部派员... 阅读全文>>
  •  2012-3-31 20:41:02  点击:276  评论:0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19)

    1月6日军校政治科在《汉口民国日报》上刊登启事,说明招考男女学生手续业已完毕,嗣后无论为各军师旅团及各级党部或私人函件送来考生请求补考,一概谢绝。 1月9日为筹建武汉分校,举行政治教官第3次会议。出席者有恽代英、李达、周佛海、吴企云、董光孚、袁振英、包惠僧、李合林,会议主席恽代英... 阅读全文>>
  •  2012-3-31 20:40:48  点击:381  评论:0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20)

    2月13日武汉分校发布校令,委任一批教官,如徐象谦(向前)为政治大队第1队队长,沈雁冰为政治教官。 2月14日武汉分校成立军医处。武汉分校学生及学兵团正式上课,入伍期为1个月。 2月15日驻湖北各期学生举行集会,发表宣言,通过《驻鄂黄埔各期学生给蒋校长报告书》,推举曾钟圣(中生)... 阅读全文>>
  •  2012-3-31 20:40:32  点击:243  评论:0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21)

    3月24日熊雄率领军校慰问队前往广州第1医院,慰问第4军北伐负伤归来治疗、休养的官兵。 3月26日武汉分校决定从校长制改为委员制,以谭延闿、邓演达、恽代英、徐谦、顾孟余为校务委员,谭、邓、恽3人为常委。 3月29日军校为72烈士殉难16周年举行纪念会,发表《告各界民众书》,再次阐... 阅读全文>>
  •  2012-3-31 20:40:21  点击:422  评论:0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22)

    5月11日武汉中央军事委员会决议: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生连同学兵团编为中央独立师,以侯连瀛为师长,杨树松为副师长,宋汉英为参谋长,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恽代英。 5月12日恽代英向汪精卫、徐谦汇报研究武汉分校的情况说:全校尽贴“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等标语。汪等决定每... 阅读全文>>
  •  2012-3-31 20:40:05  点击:148  评论:0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23)

    7月5日黄埔本校第5期学生演习完毕返校。汪精卫、谭延闿和程潜在武汉检阅作战归来的中央独立师,3人仍强调要打倒蒋介石。 7月8日南京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委派戴季陶、张治中任政治部正副主任,命令黄埔军校第5期学生开赴南京举行毕业考试。 7月9日驻黄埔第5期毕业生考试完毕,奉命开赴南... 阅读全文>>
  •  2012-3-31 20:39:39  点击:150  评论:0

    附录3 世界著名军校简介(2)

    1925年10月31日,伏龙芝因病不幸去世,年仅40岁。在哀悼这位深受全院爱戴的院长的日子里,全院人员请求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伏龙芝的名字为学院命名。同年11月5日,也即庆祝十月革命胜利8周年的前两天,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红军领导人,批准了军事学院师生的这一请... 阅读全文>>
  •  2012-3-31 20:37:12  点击:128  评论:0

    附录3 世界著名军校简介(12)

    二战结束后,西点继续为美军输送着一批又一批指挥官:詹姆斯·范弗里德、李奇微、威廉·威斯特摩兰及阿布拉姆斯等人相继指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克拉克、李奇微被困朝鲜战场,威斯特摩兰陷入越南战争不能自拔。这不能不说给西点的辉煌平添一抹暗淡的色彩。 20世纪90年代,当烽烟又在中东荒漠升... 阅读全文>>
  •  2012-3-31 20:35:03  点击:172  评论:0

    主要参考资料书目(2)

    那时,由于刚结束“文化大革命”,军队教员队伍青黄不接,只能采取如此“借梯上楼”的方法。这种敢于聚集天下英才、海纳百川的教学方法,据我所知,并不多见。在教员队伍的聘用和组成方式上,不禁使人联想起早期的黄埔军校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这些教授、专家各具特色的治学风格和南政院兼容...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所选内容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本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即时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邮箱:zhzky102@163.com

 

主办单位:智库园(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69  备案号:京ICP备10020766号-2